[编号: ]清洁生产的全 过程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广西
年级: 高二
学科: 地理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
章: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节: 2.4 城市的合理规划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20 18:15:40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375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意义 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376 清洁生产的全 过程 ①原料开采②生产制造③消费使用④废弃物处理
377 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①封山育林②定期开禁③休养生息
378 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379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380 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③农业可持续 发展
381 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开展综合利用③利用新能源
382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
383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 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38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 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385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 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韩国和古巴
386 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387 生育率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388 环 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89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390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391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392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393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394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原生环境因素(水土)、次生环境因素(噪声和微波辐射、食品)
395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396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397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 (提供廉价劳力)
398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399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400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40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 、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 
402  城市的地域形态  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 
403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 
404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  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 
405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同心圆状(成都)、扇状或方块状(沈阳) 
406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407  城市的合理规划  有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设置防护 带、留有发展余地。 
408  文化的定义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09  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和精神文化(文艺) 
410  文化景观的构成  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 
411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 
412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有一定的局限性)。 
413  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  了解当地物质文化环境(公交汽车站牌)和精神文化环境(地名) 
414  文化源地  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常点状)和文化系统(常面状)最初产生 
415  文化区的空间特点  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416  有关文化概念的关系  文化事物—文化综合体(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系  统(中华文化区) 
417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级划分  地区(东部农业、西南农业、西部游牧)——亚区  ——副区 
418  文化扩散类型  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 
419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者(主体)、旅游 资源(客体)和旅游业(媒介) 
420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主体的大众化、空间的扩大化、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目的的娱乐性 
421  旅游活动的作用  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交流 
422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 
423  旅游资源的价值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424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全面了解 
425  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  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426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破坏生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冲击社会秩序。 
427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容人量 
428  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  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429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430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跨国公司的建立。 
431  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西欧、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432  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 
433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重视三农、计划生育、独立自主的外交。 
434  三大自然区及其划分依据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和地貌) 
435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 
436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热量差异) 
437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距海远近) 
438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地势高低) 
439  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中部、西部(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 
440  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其原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自然原因、社会和经济原因) 
441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442  国土整治的概念  对国土资源拟定规划,提出措施,制定政策的国土管理工作。 
443  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背景  ①地域差异显著②人口众多③基础薄弱 
444  我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工作 ①大江大河②跨流域调水③防护林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445 我国区域发展 ①战略步骤②方法(分析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
446 遥感技术(RS) 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航片和卫片)。
447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448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