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等温线图中气温高低的判读: “高低低高”
即与同纬度相比,等温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高。运用“高低低高”的口诀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山脊、山谷时同样也可实用。即: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向高处(数值大)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数值向低处(数值小)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脊。
9.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数值的判读: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即闭合等值线数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大值,则其内侧数值大于大值;若数值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小值,则其内侧数值应小于小值。
10.洋流对等温线影响的判读:“寒低暖高”(低、高指纬度而言)
即寒流使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使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例 1.读下边的经纬网和晨昏线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A. 0 时 B. 6 时 C. 18 时 D. 22 时
解析:根据“左夜晨”可知,该晨昏线表示晨线,则该经线(60°W)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 6 时(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地方时始终是 6时日出,18 时日落);又知北京时间即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 120°E 的地方时,根据求经度差“异+”可知:两地的经度差为 180°,即相差 12 小时,再根据求时间“东+” ,可知北京时间为 18 时。答案:C。
例 2.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公转至甲处时,开普敦正值多雨季节
(2)公转至甲处时,地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3)公转至甲处附近时,黄河有凌汛现象
(4)公转至乙处附近时,华北平原小麦返青
(5)公转至乙处附近时,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接近 90°
(6)公转至丙处附近时,可以到挪威观看午夜的太阳
A.(1)(2)(3) B.(2)(4)(5) C.(1)(2)(5) D.(2)(5)(6)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判定出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节气。图中地轴向左倾斜,根据“左斜左冬”的规律,则左侧的丙处为冬至日。由地球公转方向即可判断出丁处为春分日,甲处为夏至日,乙处为秋分日。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地球公转至甲处时是它的(因为开普敦在南半球)冬季,正值多雨季节,所以(1)正确;地球公转至远日点应为 7 月初,甲处为夏至,所以(2)是对的;黄河凌汛多发生在冬春结冰和融冰时,所以(3)是错误的;华北平原小麦返青应是春季,而乙处为秋分。(4)是错误的;当地球公转至乙处附近时,太阳直射在赤道,而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所以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 90°,(5)正确;到挪威观看午夜的太阳应在夏至日前后,而丙处为冬至日,(6)
是错误的。答案:C。
例 3.下图为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则有关甲、乙两处地形正确的叙述是
(1)甲是在山坡的洼地(2)乙是在山坡的洼地(3) 甲是在山坡的小丘(4)乙是在山坡的小丘
A.(1)(2) B.(1)(3) C.(2)(3) D.(2)(4)
解析:由于 a>b,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则甲大于a,乙小于b。所以,甲应为小丘,乙应为洼地。答案:C。
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
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
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
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km/h);
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
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
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温的水平分布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
大气的热力作用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②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