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上海
学科: 历史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7 17:11:35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918
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2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3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921
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内容:

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②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
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揭露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造成的严重后果。
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取消农产品的交售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