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苏联解体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上海
学科: 历史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7 17:13:47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
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
     
美国.

①特征:二战后至6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代”  原因:世界市场的拓展,新科技应用,新兴工业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突出,石油危机的爆发。
③特征:20世纪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     原因:里根政府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④特征: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克林顿“宏观调控,微观自主”,介于干预和自由放任之间。
    联邦德国:
原因:⑴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消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
      ⑵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和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⑶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
     ②20世纪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2.经济政策的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⑷知识经济的兴起。
专题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①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②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5.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1948年9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被美国发现,后经谈判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这一事件表明了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