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从220年曹丕代汉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
二、本期历史分期:
1、三国:(略) 2、西晋的短暂统一:(略)
3、东晋十六国的并存:(略) 4、南北朝:(略)
三、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名词
1、文化名人及文化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缀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钟繇、王羲之,宗教画和山水画,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陶潜的诗,北方民歌,佛教的盛行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范缜和《神灭论》。
2、生产:翻车,江南的开发。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主要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历史特征是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具体地讲,本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有:
1、政治方面:
第一,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二,在整体上,国家处于南北对峙状态。
第三,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民族融合加强,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第四,地主阶级进一步分化,士族阶层成为一股特殊的社会势力,并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盛而衰的过程,南北土族的发展不平衡。
第六,少数民族进入并征服中原后,适应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主动进行了改革,接受了中原汉族人民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第七,在本期历史的分裂中孕育着许多统一的因素。
2、经济方面。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带来的动乱和战争的确使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在向前发展,较以前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呈现出自己的时代特征。
第一,南北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北方在较长时期处于停滞、倒退的状况,呈现出反复的破坏和恢复的间断性发展的特点。南方地区的经济则是持续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得到了迅速开发。
第二,江南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始了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南北经济水平的差距缩小,为隋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不论是在国家分裂、各个政权并存时期,还是在短暂统一时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在各个政权间的混战和争夺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各个政权都注意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第四,对劳动力的占有和争夺取代了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成为这一时期各种势力在经领域争夺的焦点。
3、民族关系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总体特征是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使汉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成长壮大起来,并创造了灿烂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又为以后中华民族的更加辉煌,国力的更加强盛打下了基础,具体说来,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方面呈现出来的特征有:
第一,民族迁徙频繁,是一个民族大迁徙的时代。
第二,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民族融合具有多种形式,基本上奠定了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通过民族迁徙,实现民族间的杂居共处;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社会和政治改革,接受汉族先进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各政权统治者采取措施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和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
第三,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相对较多。
第四,少数民族进入并征服中原后,适应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主动进行了改革,接受了中原汉族人民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第五,民族融合的全过程清晰可见:迁徙,矛盾,交融,融合。
4、文化方面:由于南北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大融合以及佛教的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既是对以前各代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又为后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化特色和文化成就表现为:
第一,突出地体现了文化成就的取得的长期性和继承性。
第二,科技成果成就突出,仍居世界前列。
第三,宗教盛行,玄学产生,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第四,文学、艺术成就高。
第五,反映现实:分裂割据;民族融合;佛教盛行;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断;士族制度形成;江南开发。这说明社会生活是文化成就的源泉,文化成就具有广泛的社会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