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天津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下)
章: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节: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6:22:06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从政治上看,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内容有: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侵华,试图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清政府既继续抵制列强的侵华,失败后又大肆卖国,同时开展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中国人民在不断地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展不屈不挠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具体说来,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有:

第一,列强侵华表现出了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帝国主义相一致的新特征:

1)侵略重点:由在“中外和好”局面下的经济侵略逐渐转变为以瓜分中国为目的的政治侵略,失败之后又转入经济掠夺的轨道。

2)列强与清政府的关系:由中外和好到相互对抗的瓜分狂潮,再到列强“以华治华”政策下的中外和好和清政府的完全屈服。

3)侵华国家:英法俄在华势力下降,美德日势力上升,逐渐成为侵华主角。19世纪末,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形成,列强的侵华实力呈现“势力均衡”的局面。

4)列强关系:从相互争夺勾结到尖锐对抗,再到相互争夺勾结。

5)侵华程度:更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直到全境开放;形成列强环嗣中国局面;对中国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渗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第二,从清政府的政策调整方面看,清政府逐渐全面屈从于外国侵略者。

1)对外政策的调整:设立总理衙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由“和好”卖国到对抗卖国,再到完全屈服“和好”;对侵华列强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抗;推行“以夷制夷”政策。

2)对内政策的调整:派举办洋务运动;默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党官僚的维新强国梦。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最终以失败告终,未能阻止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的滑落。

1)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帝党”官员的戊戌新政。

2)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实业派;革命派。

3)农民阶级的探索:反洋教斗争;义和团运动。

4)无产阶级力量初步显示。

   2、从经济上看,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化秩序的形成时期。

第一、侵略重心: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及野蛮掠夺为辅。

第二、资本输出途径和方式:由早期的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等形式发展为向清政府进行奴役性贷款,争做中国债主;抢修铁路,控制交通,深入内地,掠夺经济;强开矿山,压制重工业发展;投资建厂,掠夺资源,占领市场等方式。

第三、经济侵略程度逐渐加剧:开口通商;控制海关;商品输出;扩大特权、扩大开放;资本输出;门户开放;形成宰割中国同盟。

第四、侵略新方式:借支持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之机,加强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控制。支持洋务派举办的洋务运动;资助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

第五、继续榨取赔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文化上的半殖民地化:侵华各国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刊和吸收留学生等,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4、清朝统治集团在思想上的半殖民地化了:

第一、宣传卖国有理的卖国思潮。曾国藩曾说:“洋人十年入京, 不伤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二者,而怨其小者”。

第二、崇洋媚外,丧失民族自信心:中法战争中奉行“不可衅自我开”、“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和“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政策。

第三、接受奴化宣传,听任侵略者干涉内政外交:公使进驻北京;设总理衙门;《辛丑条约》

(二)半封建化的表现

1、经济结构上,19世纪60年代以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进一步增强。

第一、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洋务企业的创办。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第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

2、清政府经济政策半封建化:仍顽固地维护封建自然经济,但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社会现实,清政府本身也已开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

第一、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掀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企业。

第二、接受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承认了外国资本在中国胡作非为的事实。

第三、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了由民族工业产生时期的在限制中默认到19世纪末放宽对民族工业的限制,允许民间设厂,再到20世纪初在“新政”中奖励实业的重大变化。

3、从政治上的半封建化:

第一、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两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为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二、清政府的统治已朝着半封建化的方向发展:

1)清朝统治集团的组成结构已发生了变化。1861年辛酉政变后,控制清政府实权的是倾心卖国的慈禧太后与以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的联盟。

2)清政府中央官僚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

3)最高统治集团进一步分化,逐渐形成了“帝党”和“后党”之分。帝党主持了 “百日维新”。

4)军事防御的近代化: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建立新式陆军。

4、思想上,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思想潮流不断出现,呈现出半封建化的趋势:

第一、外国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深入,封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遭到动摇,到19世纪九十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出现“帝党”和“后党”的分裂时,“帝党”集团已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资本主义的一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学说和治国方略。

第二、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口号,突破了封建顽固派认为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学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第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各自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方案:早期维新派的贡献;维新派的变法强国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5、19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国科技文化领域逐渐半封建化了,这表现在:

第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教育改革的突破:新式学校;留学教育;戊戌变法之文化教育措施。

第三、文学、艺术、印刷、史学等各个文化领域的急剧近代化。

总之,从19世纪六十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而这恰恰就是中国社会半封建的具体表现。但我们已经看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都失败了,福建、北洋海军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覆没,民族工业举步维艰,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近代化。这说明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