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的日益巩固、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和由国内阶级矛盾向中日民族矛盾转化时期的中国
一、时间: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前夕。
二、本期历史的分期:本期历史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5年“华北事变”为分水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1、第一阶段: 1927年至1931年,这期间的主要内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创建。这一阶段的主要历史结构为:1927年“宁汉合流”后,1928年,蒋介石重新掌权,国民党蒋、冯、阎、桂四集团联合“北伐”。1928年底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蒋介石集团在新军阀混战中,特别是经过中原大战,取得了优势地位,确立了蒋介石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在国统区出现了国民党政府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时,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各地武装起义,创造了红军和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反“围剿”战争。在苏区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幼芽。在国共政权尖锐对立的局面下,出现了第三党等中间党派和改良主义活动。
教材提到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历史名词有: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北伐、东北易帜、新军阀混战;官僚资本、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四大家族;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改订新约运动。中共领导下的“工农武装起义”、“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材中提到的主要历史人物有:汪精卫、蒋介石、张学良、张作霖、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毛泽东、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叶剑英、陈毅、方志敏、邵式平、吴光浩、徐向前、周逸群、彭德怀、邓小平、张运逸、韦拔群、彭湃、滕代远、黄公略、潘忠汝、许继慎。
教材中提到的毛泽东的文章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国内阶级矛盾,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2、第二阶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这一阶段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仍为国内矛盾,但由于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尖锐,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日本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大危机和打破抑制自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利用了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为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又发动一二·八事变,驻兵上海并逐步向关内扩张。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并把侵略魔爪逐渐深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此引起了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使全国抗日民主浪潮不断起伏前进。蒋介石集团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日妥协屈服使民族危机愈益严重,两个政权的对立更加尖锐。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教材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和名词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绝对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淞沪停战协定》;东北义勇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停战协定》;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长征、王明“左”倾路线、遵义会议、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
教材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蒋介石、蔡廷锴、蒋光赖、冯玉祥、李济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李德;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吉鸿昌。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战役有:上海闸北抗战、多伦战役;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第三阶段:1935年至1937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也不得不开始发生若干个变化。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地推动中国社会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过渡。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形势在形成中。
教材中提到的主要历史事件有:华北事变--《何梅协定》和“华北五省自治”;《八一宣言》、中共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教材中提到的重要的名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教材中提到的毛泽东的文章是:《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教材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何应钦、梅津美治郎、多田骏;毛泽东、张学良、杨虎城;宋美龄、宋子文、周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