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的特点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天津
学科: 历史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7:09:5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中华民族是在屈辱中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自近代以来,中国的主权已大量沦丧;十九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初步形成了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八国联军侵华,绞杀义和团运动,签定《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振兴中华是几代中国人顽强追求的目标。 振兴中华的口号代表了当时无数爱国者的共同心声,成为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在这一口号激励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开展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主张,先后参加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备受苦难和屈辱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振兴中华”的口号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实现了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初步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1978年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尽管犯过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但总的来说,祖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技术的初步基础,成为继续前进的出发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振兴中华”的理想依然需要我们付出顽强的努力。

3、革命是中国二十世纪历史发展的主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在这个世纪里都有发生。

4、革命得胜利,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赋予了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使命,即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的。

5、二十世纪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时,新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也在逐步诞生和成长。二十世纪的历史,既是这一段历史的继续,又是这一段历史的发展。大体说来,二十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人民通过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就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标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民族振兴的广阔道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了二十世纪继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后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开创了今天经济和社会生活迅猛而深刻发展变化的新局面。

6、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是在不断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历史。其中有革命领导阶级的选择,有革命理论(革命真理)革命目标的探索,有革命纲领的探索,有革命道路的探索,有革命路线的探索,有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的探索,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建设理论的探索。在探索中,我们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我们最终纠正了错误,从而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7、从某种程度上讲,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十七、东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特点。

1、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东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些整体上的相同性或相近性。

第一、都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建立民族国家的条件下开始现代化,现代化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存在着同步关系和不同步关系。

第二、在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经验和日本因素的作用非常大。日本现代化的率先成功,为东方国家树立了一个可借鉴、可学习的直观榜样。但日本经验同时又是砍向东方其他国家血淋淋的“军刀”,东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曾横遭日本侵略的毁灭性破坏,是东方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运动和实现现代化运动的破坏性因素。

第三、国家或政府充当了现代化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但国家如何发挥作用及其实效又有所不同。

第四、在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文化立场上都存在着激进、保守、中庸三大派,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往往与西方文化纠缠在一起。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看待和处理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东方国家的难解之“结”。激进派的态度是全盘西化;保守派主张维护本土文化精神,保存国粹;中庸派主张东西兼收,其中日本人提出的口号是“和洋折衷化”或“和魂洋才”,中国人则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口号。

2、东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差异性。

现代化对每一个东方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每一个东方国家由于文化传统、国情、政府的领导能力,对西方文化的反映力度及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正确与否、国民的素质等等客观的和认为的因素不同,所以自19世纪中叶以来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时至今日,东方国家虽然不乏互相借鉴和学习之处,但在现代化道路上仍然是各行其是。我们最终只能在一个较为绝对或抽象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既没有一条对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西方道路,也没有一条对东方国家普遍适用的东方道路。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