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独立后的美洲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重庆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节: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7:33:02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第二、独立后的美洲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由于英国、荷兰和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推行了不同的殖民统治政策,致使近代早期发生在美洲、并且都取得胜利的民族独立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结局迥然不同,在美国建起了资本主义的合众国,而在拉丁美洲各国建立起的却是独裁性质的、保持有浓厚封建性质的专制政权,实行的是“考罗迪”(意为“领袖”、“统治者”)制度。

尽管美洲独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其推翻殖民统治,争得国家独立的斗争及其胜利,仍然是进步现象,是民族运动的胜利。

第三、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性质(民族解放)主力(人民群众)斗争形式(武装斗争)过程(由弱到强、先败后胜)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不同点:斗争对象、组织指挥、领导阶级、结果不同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

3)欧洲人民反对拿破仑的战争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遭受法军蹂躏的欧洲各国人民日益觉醒,由此萌发了民族主义。1813年秋天,欧洲反法联军在德意志境内的来比锡同法军进行了一次大决战,对被法国奴役的各国人民而言,这是一次“民族之战”,法军在决战中失败,帝国开始瓦解。

3、亚洲主要国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禁民间对外交往

1)亚洲各主要国家推行锁国政策。

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一度繁荣并强化了专制统治的亚洲主要国家,除印度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都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极力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维护本国的独立,同时防止国内人民受外来思想和外来势力影响而引发造反运动。如中国清政府多次发布锁国令,只许广州一家与外国人通商;日本德川幕府从17世纪30年代起,实行了200多年的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同除中国、朝鲜和西方的荷兰以外的一切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闭关锁国政策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是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与世隔绝的盲目排外的落后顽固的封建性质。它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内阻止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维护了国家民族的权益和主权。但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抵御侵略的政策,它是建立在盲目自信的基础上的。所以,从长远的历史发展来看,实行闭关政策的结果并未能阻挡住洋货的输入和外国的入侵,却几乎完全隔断了自己国家的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阻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促进自己国势衰败和落后挨打的加速剂,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印度由于莫卧儿王朝的皇帝奥朗则布在位时推行宗教迫害政策和政治歧视政策,造成帝国呈四分五裂的状态,因此在欧洲殖民者(特别是英国)侵略面前削弱了 抵抗力量,被英国殖民者所逐步征服。

2亚洲的日本发动了两场封建掠夺战争。

第一倭寇侵华:明朝中期,海防松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这就是倭寇之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抢掠分赃。我国沿海人民纷纷组织武装,抗击倭寇;明朝政府也调集军队,到沿海地区剿灭倭寇。在驱逐倭寇的斗争中,民族英雄戚继光(“戚家军”的建立者)和俞大猷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侵略朝鲜:1592年和1597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欲趁朝鲜内乱之机征服朝鲜和中国。第一次,在朝鲜爱国将领李舜臣的指挥下,朝中军民将日军击退到了朝鲜半岛南部沿海一带。第二次,明朝派邓子龙率水师增援。李舜臣和邓子龙指挥的朝中军队一再大败日军,彻底粉碎了日本的侵略计划。

4、欧洲局势的大动荡——欧洲封建主及海上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

1革命战争爆发:

1792年,法国君主立宪派控制的立法议会对奥地利宣战,不久普鲁士站在奥地利一边对法国作战。战争开始时,形势对法国不利,敌军闯入法国境内,革命处于危机之中;为了捍卫革命,法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组织义勇军,不断开赴前线,赢得瓦尔密之战的胜利,外敌入侵被制止。 吉伦特派当政期间,英国纠合普、奥、荷、西等国,以法国处死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威胁法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为反对外国的干涉,国民公会发布总动员令,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大量青年应征入伍,到1793年底,法国基本上赶走了外国干涉军,使战场转移到国境之外。督政府统治时期,上述国家再次组成反法同盟,猛攻法国;由于督政府内不能稳定政局,外不能抗拒欧洲反法同盟国家对法国的干涉,以致在1799年的“雾月政变”中,为军人出身的拿破仑所推翻。

2)拿破仑战争

在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以来,欧洲封建势力组织反法同盟与拿破仑统治的法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从拿破仑掌权到帝国崩溃,法国经历的与反法同盟的多次战争中,拿破仑的以其军事才能,在若干战役中一再打败奥、普、俄、西诸国,取得辉煌的战绩,只有对英国无可奈何。1810年左右,法兰西帝国盛极一时,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但是,由于拿破仑侵略扩张野心的膨胀,他先后入侵西班牙和俄国,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由革命性转变为侵略性。1813年秋,在号称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之战”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惨败,帝国开始瓦解。18141815年,拿破仑两次被流放,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

拿破仑战争是一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大交锋。拿破仑在这场交锋中的失败表明,当时即使是在资本主义力量最强的欧洲,也还是封建势力要强大一些。资本主义要得以确立,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经历更多的斗争。它还表明,从资本主义本身情况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无力将封建社会彻底消除。它不能掌握全部社会生产,也不能根本改造社会生产。资本主义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实现。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