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亚洲等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封建统治者开始进行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化的政治变革。如日本发生了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中国清朝政府的统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亦欣当上议政王大臣;清政府顺应列强要求,在中央设立了专管洋务事宜的总理衙门,正式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手握重兵的汉族官僚集团势力增大;以引进西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兴起;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早期维新派产生;“西学东渐”开始成为历史潮流。
2、社会主义潮流———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新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了。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后,很快就开始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这促成了有别于以往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正因如此,加上小资产阶级因受到工业革命冲击而出现的恼怒、怀旧、求生存、争地位的种种情结,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到40年代末,终于由马克思恩格斯创造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这样,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便作为一股新的历史潮流而出现于19世纪。
(1)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一、兴起:在以“卢德”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工人运动中,人们认定是机器的使用夺走了他们的生计,于是将机器视为“祸根”,一怒之下便予以捣毁。这正说明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他们所留恋的还是手工劳动的状态。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广大工人在争取改善经济待遇的同时,也开始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并逐渐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到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发生了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工人运动。
第二、评价:
意义: 工人运动的兴起,说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再追随别的阶级并按其所提口号去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运动已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局限性:早期工人运动还未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早期工人运动的政治性暴力斗争虽然对资产阶级给予了沉重打击,但在运动中提出的那些基本口号和基本要求,包括普选权、劳动权、增加工资等等,无一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客观作用:当时工人运动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只是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促进和推动,并力争进行更彻底些,还没有消灭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和纲领。
第三、特点:自发性与分散性;暴力斗争多;以政治斗争为主,如1834年里昂起义提出的“不共和,毋宁死”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之争普选权和巴黎1848年六月起义要求“民主的社会共和国”则都属于政治斗争的范畴;基本上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的目标上。
(2)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兴起: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以手工业生产者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相当一部分人感受到了威胁。在寻求生路之时,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便应运而生。其中有愿望善良、追求惠世济民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由于绝望而产生的颇具破坏性的无政府主义,有基于幻想的各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也有渴求解放、崇尚暴力革命与建立革命专政的共产主义等等。
到了早期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并显示了强大的革命潜力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科学态度总结了人类知识的精华,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发现了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秘密,将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发展成科学。1848年2月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从此,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共产主义)成为众多的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
第二、如何看待《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克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国家迅速发展之际,工人阶级所遭受的非人待遇激发着工人运动走向高潮。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各国工人起了主力军作用说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估计上有误差,未能预计到大工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迅猛提高,会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为增强。故而在半个世纪之后,恩格斯非常实事求是地宣告,原先的估计是不对的,“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克斯结合斗争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说,到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已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3)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发展特点及其表现:
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少国家的工人建立起自己的组织。
工人运动开始具有了国际团结的精神。如英国工人对美国内战中北方的声援,各国工人对波兰民族反俄起义的声援,第一国际的成立。
工人运动日益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如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的建立,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的表现,也正是在斗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将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又由理论发展到了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是其表现。
蒸汽机时代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巴黎公社。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19世纪初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巴黎公社体现了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所有主要特点,即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受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公社还创造了打碎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新经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由于它发生在两次科技革命之交的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它的发生也不是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基础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朽和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发了巴黎工人的义愤而引起的,因此其失败是必然的。因资本主义还有强大的生命力,当时不是推翻它的时候。
本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以政治斗争、暴力斗争为主,基本上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的目标上。
第二、客观历史作用:这一时期工人运动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在自由主义这股历史潮流的影响下,工人运动主要还是作为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主要是表现为自由主义潮流中的更彻底的力量,在推动主流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于工人运动自身,除了第一国际提出的奋斗目标之外,其余各次斗争提出的要求,如普选权、政治平等、劳动保护等,基本上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都是资产阶级能够允许的。即使是巴黎公社中最激进的法令,也只是规定接管逃亡业主的企业,对未逃亡业主的财产权和整个私有制度,并没有触动。而且还宣布,逃亡厂主返回后,要对其企业支付钱财,不是通常所说的“剥夺剥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