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民族主义潮流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重庆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下)
章: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节: 第一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7:36:1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3、民族主义潮流——民族运动的高涨

1)本期民族主义历史潮流的分类:19世纪初期的中期主要发生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的民族主义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范畴的民族运动——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统一的运动。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以及日本明治维新,就是这种民族主义的体现。其中,德意志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将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即奥匈帝国)排除出德意志的领域,同时也是日耳曼民族主义的胜利。

第二、是反对外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即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在这当中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生在东南欧地区的具有资产阶级属性的民族独立运动,如波兰掀起的反抗俄国统治的民族起义以及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等地的革命运动都属于这种类型。在某种程度上讲,日本明治维新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也属于这种类型。另一种是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的在本质上仍属于中世纪的类型的旧式民族运动,它们反抗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者,但是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 ,即使提出来了,也不能付诸实现,这以19世纪前期中期亚洲的革命风暴为典型。

2)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运动的发展

第一、欧洲人民发起的以摧毁维也纳体系为目标的民族解放运动: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主要国家俄、英、普、奥四大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确定了新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即维也纳体系,一方面企图采用高压手段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为基础,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反对社会进步。

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政治上走向反动,专制统治加强,各种矛盾日趋尖锐。自19世纪早期起,反对维也纳体系的民族运动不断发生,直至最终将其摧毁。其中最主要的革命事件有:发生于1820——1821年的被奥地利军队镇压的意大利革命;1821—— 1829年的希腊独立运动,1830年比利时的独立,希腊、比利时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使“神圣同盟”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使维也纳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两度被破坏,严重动摇了维也纳体系。1848年欧洲革命中,遭受着外来压迫的东南欧人民如匈牙利、捷克和罗马尼亚等国人民为结束外国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诞生,德国完成统一;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19世纪初,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第二、发生在亚洲的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以及民族危机的来临,日本形成了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在人民的支持下,倒幕派发动武装斗争,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此后,明治天皇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求知识于世界”,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  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本期民族运动最突出的地区——亚洲的革命风暴。

第一、亚洲革命风暴的爆发。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生产力水平迅猛提高,产品数量大为增加,更多地寻求和扩大海外市场就成了资产阶级的当务之急。同时,西方殖民政策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演变。那就是加大了商品输出的成份,虽还继续保留直接掠夺的特点,但是将商品输出放到了首位。殖民主义的商品输出,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是不等价的交换,同样带有极强的掠夺性。同时,西方商品大量流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对当地传统手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破坏性明显。印度、中国纺织遭到的厄运,就是典型的例证。在西方列强迫使被侵略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中,都把开放口岸通商列在了显著地位,正表明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资产阶级变本加厉地征服世界的活动,自然激起了各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使它也成为19世纪的重要历史潮流。

在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勾结,甘愿为殖民者所用,遭到人民的反对。在资本主义列强的残酷侵略统治下,亚洲各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些反抗斗争都很激烈,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在多数国家还同时打击了本国封建统治,是可歌可泣的。

(三)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上,本期最大的成就和特点在于自由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自由主义潮流的兴起:19世纪以后,由于欧洲各国的工业已经有很大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资产阶级对维也纳体系下的专制与反动非常不满,促使自由主义在欧洲兴起,并成为19世纪欧洲主要的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学说包括社会和经济两方面。它是“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创立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创立了第一个政治经济学体系。

2、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以手工业生产者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相当一部分人感受到了威胁。在寻求生路之时,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便应运而生。其中有愿望善良、追求惠世济民的空想社会主义,有由于绝望而产生的颇具破坏性的无政府主义,有基于幻想的各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也有渴求解放、崇尚暴力革命与建立革命专政的共产主义等等。

(四)本期国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是:

各国关系错综复杂,在亚欧美三大洲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国际关系的中心是在欧洲;国际矛盾冲突的焦点发生了从19世纪中期的英法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到19世纪中后期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邻国的战争的演变

1、在欧洲主要表现为欧洲列强为争夺海上霸权、世界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的矛盾斗争,同时还伴随有欧洲各国封建主为维护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而建立起维也纳体系,疯狂镇压各国革命运动。在争夺中,主要矛盾由英法矛盾转变成了英俄争夺,最后又转化为英法矛盾、法普(德)矛盾。英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大肆推行其维持欧洲大陆各国“势力均衡”的外交政策。

1)维也纳体系形成,欧洲封建主疯狂镇压各国革命。

提出的奋斗目标之外,其余各次斗争提出的要求,如普选权、政治平等、劳动保护等,基本上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都是资产阶级能够允许的。即使是巴黎公社中最激进的法令,也只是规定接管逃亡业主的企业,对未逃亡业主的财产权和整个私有制度,并没有触动。而且还宣布,逃亡厂主返回后,要对其企业支付钱财,不是通常所说的“剥夺剥夺者。”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