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期历史的特点及概貌:
(一)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经济模式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已经成型,资本主义进入成熟的阶段。
1、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时代带进了电气化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或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完成,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前景;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为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中奠定了根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科技基础;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对商品生产给予了强大的推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或标志:
第一、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由蒸汽机时代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第二、内燃机的发明、运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第三、电讯事业的迅速发展,使通讯手段更加方便快捷。
第四、化学工业的建立与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结果:使现代意义上的健全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基本定型,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走向也具有不同特点。
第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时代带进了电气化时代,建立和巩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以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为主要形式的垄断组织,并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等部门,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力量,使发达国家首先实现工业化。
城乡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
阶级结构的变化,从资产阶级中分化出了垄断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更加贫困的同时,又从工人阶级中分化出了工人贵族阶层。
人(劳动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普及,各国政府推行了强制性初等义务教育改革,于是一般人(公民)的文化程度在提高,人的素质高于以往,人的价值更显得突出了。
社会利益集团的划分更为明显,各个垄断集团,非垄断的中小企业家,农业界,公职人员,知识界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经济变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产生出各自的愿望和要求,组织工会,建立政党,代表各利益集团的政党越来越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化。
政府人员构成结构的变化,控制着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攫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休闲观念产生;价值观变化,环保意识产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公民的人权意识得到增强,盲从和漠不关心现象在减少,公民对国事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了;民主意识增强,政党政治兴起,代议制民主制度形成。
第四、引起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同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东西方关系再次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加剧,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之间的争夺,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五、引起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政治领域兴起的三股强大的进步潮流继续着推动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以比较健全的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大体定型下来。在社会主义运动方面,工人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以合法的党派议会斗争为主要形式、以经济斗争为主要目标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民族运动由过去的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与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呈现出一种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交错的局面,英、法、美三国所走的是政治民主道路,在德、俄、日三国占主导地位的则是专制主义道路和军国主义倾向;亚、非、拉美广大地区进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