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历史——>>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辽宁页面)
历史 初中同步 中考 高中同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考 学科竞赛 自主招生 其他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必修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2--新航道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必修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必修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指导 学业水平测试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魏晋南北朝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辽宁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标准实验版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7:55:50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第四阶段:隋唐(581年至907年)封建社会繁荣时期。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其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举措。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所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交往活跃,超过以往各代。统一局面的实现、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交往的扩大,使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果卓著。

第五阶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没有完成全国性的统一。辽、夏、金、蒙与汉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边疆地区都迅速封建化。元的统一并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出的发展,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此时。宋词、话本、元曲、史学,是文化领域的突出成就。

第六阶段: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271年至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代取消丞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清代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朝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清初有所发展,但由于封建势力的束缚和阻碍,成长十分缓慢。对外关系方面,一方面,郑和下西洋;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中国进行了有效的抵抗。从整体上看,主要实行封闭、落后的闭关政策。元明清的科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文化承古萌新,但与西方渐有差距。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思想领域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小说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西方传教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但不同时期,主要矛盾也发生着不同变化和演变。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内容: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先进的中国人民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直至最终取得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中国近代化即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大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末世的中国,以鸦片问题为引子,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但也有鲜明的时代内容。鸦片战争严重冲击了闭关、落后的中国,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而太平天国时期,则是阶级矛盾居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清政府适应当时局势,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情况下,列强先是造成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继而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此后,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外“和好”局面又一次打破,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彻底被降服,通过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作出了反映:清朝爱国官兵作了英勇抵抗;农民阶级发动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推行“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统治阶级中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开明派,支持维新变法;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一战时,列强忙于在欧洲的厮杀,被迫调整了侵华政策,“以华治华”,先扶清政府,后拉袁世凯,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日本乘机在中国大肆扩张,是本时期侵中国的主角。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宣传革命思想,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反清起义等,大大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此后,为了维护共和和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第四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致力于工人运动。为推动民主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4年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一系列胜利。在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异常尖锐。由于中共当时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国民党集团的叛卖,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

第五阶段: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南京国民政府;中共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探索。“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寻求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由于 “左”倾错误,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此期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加紧了侵华步伐,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民族危机空前。中共又一次调整政策,开始放弃”抗日反蒋”口号,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自1931年后,随着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六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八年抗战,历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在抗战中,形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主要力量的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国民党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在抗战初期,组织过几次大规模的会战,但结果多是失败。中共在敌后战场,建立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亡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战期间,中日民族矛盾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的矛盾虽存在,但一直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