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一战”后至20世纪30年代:欧美列强不能长期容忍日本独霸中国。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尤其是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1922年美国操纵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各国在华“利益均沾”、“机会均等”和“门户开放”的原则,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但此时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德国战败,以及英、法被一战严重削弱,因此美日即成为战后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
⑤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20年代,日本的侵华势力受到美国的严重排挤。为实现变中国为其一国独占殖民地的野心,日本于30年代连续发动大规模侵略,频繁制造事端,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等,更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而逐步打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确立起来的在华统治秩序,又一次造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日民族矛盾极度尖锐,日本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尖锐化。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除美国外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美国为确立其世界霸主地位,力争使中国成为其全球战略上重要的一环。为此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并于1946年同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了美国独霸中国的局面。
上述侵华势力的消长和局面的变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列强各国政治经济实力变化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反映。
例题:1999年普通高考第10题: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解析式的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1.近代前期:应主要把握三次革命高潮
①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农民战争有明确的宗旨和比较系统的理论,有比较坚强的领导集团,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和政策,有强大的武装,得到人民的拥护,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中国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这场运动同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农民战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其领导人开始从西方宗教中寻找思想武器;由于面对着中外联合的反动势力,太平天国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还肩负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一些先进的领导人还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②义和团运动:这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积累的民族矛盾的大爆发。它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又有严重的自发性质;“扶清灭洋”的口号既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又有模糊性和盲目性。它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重创了清朝反动统治。
③辛亥革命:这是中国近现代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之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的情形下,为挽救民族危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力图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改造中国。经过思想、组织、纲领、武装等方面的准备,发动了辛亥革命。它明确地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有较完整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革命纲领,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始终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是中国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近代后期:首先应注意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应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发展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首先通过“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并领导发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随后即将工作重点转为同国民党合作,组建革命统一战线,并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首先以三次起义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随后便开始了党的历史上工作重心的伟大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在经历一次大型路线错误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长征和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随即开始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将其付诸实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阶段,应特别注意这个转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中国共产党此时已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其二,中国共产党此时已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其三,中国共产党此时已善于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方针,并灵活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独立自主地开辟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在理论上,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为中国的抗战指明了前途。在抗战的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并在坚持对敌斗争的同时,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根据地建设,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又召开七大,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在后方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6月,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一年后又进行了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随后在军事上进行渡江作战,开始解放全中国。在思想理论上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政治上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政协),筹备建立新中国。
例题:1996年普通高考第15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答案:A
解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大革命”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大革命”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发动的国民革命,其实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因此衡量其成败的主要标准应是其任务是否完成。
农民阶级在近代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近代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民阶级由于深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革命的要求。加之人数众多,因此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进程的作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而后来根据地的农民相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积极参军参战,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这些史实都足以说明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不是中国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个阶级所从事的小农经济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致命弱点。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都与宗教有关(拜上帝教和白莲教),这说明农民阶级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作指导;从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分析,又可以看出农民阶级在政治上不能提出彻底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而平均主义构想又背离农民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因此不能实现;而从天京变乱和义和团运动的组织特点来看,农民阶级也不能建立先进的巩固的政权组织形式,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始终保持内部团结,不能抵御封建主义的侵蚀。上述弱点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但是,不能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忽略其革命性,应该认识到:中国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这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哪个阶级领导的斗争,如果不动员农民,均不可能成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压制工农运动,也限制了革命力量,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例题:1995年普通高考第6题: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答案:C
解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太平天国历史地位及其意义的理解程度。考生应有意识地将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古代史上历次农民战争相对比,并必须理解:衡量中国农民战争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他们当时的斗争口号、政治主张。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这个阶级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国近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革命性主要由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所决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一定的生命力,在夹缝中依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其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必然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产生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特别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又积极谋求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并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此后,民族资产阶级又屡次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以上这些史实,均能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即“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多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近代革命中集中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二,由于做为剥削阶级同普通劳动人民之间存在排斥性,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发动和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以上弱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支不可忽视的同盟军。中国近代进行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要完成的是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其发展也会推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不能因其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否定其革命性和进步性。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而不能将其排除在革命阵营之外。否则即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所组织的历次统一战线中,都包括着民族资产阶级。
family:
"Times New 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
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
mso-bidi-language:AR-SA'>多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其三,是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在抗争的同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先进代表,向西方学习,不懈地探索各种救国救民的道路,并提出了多种救国方案。但不论是地主阶级中的进步分子,还是农民阶级,抑或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其救国理想都相继以失败而破灭;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和实践,才最终领导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国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奋斗史。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可将这些史实分为成功与失误两个方面来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