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 )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答案:C
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
2.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B
解析:夏朝建立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由此开始。此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 )
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等信息分析可知,商王控制的地区与周边方国控制的地区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商王并未形成对方国的绝对控制,两者只是契约上的从属关系,商朝是一种相对松散的联盟,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商朝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B项错误;部落联盟出现在原始社会,C项错误。因此,本题选A项。
4.“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内容可知“大道”为私有制社会所代替,它应指的是禅让制、公有制。
5.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 )
①侯 ②伯 ③相 ④卿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
知识点二
|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6.《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
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
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卿有任命权、诸侯对周天子需定期朝觐述职,B、C两项的解读都没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A项解读比较全面。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7.《诗经·大雅》中载:“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周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材料体现了( )
A.周天子拥有天下土地和民众的所有权
B.周天子可以随意剥夺诸侯对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
C.贵族认为周天子不该无故剥夺诸侯所受分封特权
D.贵族意欲同周天子争夺天下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君主夺取诸侯的土地与人民,由“反有(夺取)之”“覆夺之”可知,材料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大雅》的作者大都为贵族,故材料之意为贵族反对周天子随意剥夺诸侯的特权,由此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项说法错误。
8.《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
B.重视诸侯的态度
C.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
D.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
答案:A
解析:依据“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政治就乱了”分析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项为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为直接目的。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
知识点三
|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9.《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答案:A
解析:依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周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0.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形成中国特殊的宗族政治统治。这种统治模式的明确确立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