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戍边,动辄数万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哪些重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1)秦始皇。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2)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
(3)有利于政治上的稳定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分封制下)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上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本题选D。
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大一统 D.皇权至上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帝所用的‘御座’……缩影”体现了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公九卿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卿”原先是为王室服务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这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实质是皇权至上,因此B项符合题意。而A、D两项是现象,不是“本质”;C项与题干无关。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了巩固统治,他反对实施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故本题选B项。C、D两项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
5.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是和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6.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难度较小。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7.秦朝通过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D
解析: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关键是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任免,概不世袭。
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实行的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这位大臣主张“师古”即仿效商、周实行分封制,反对将“海内”给予诸“臣”而非“子弟”管辖,也就是反对推行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