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及发展 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西藏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史 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及与主要世界大国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综合认识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先师孔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赋税制度 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的戏剧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与历史重现 人类的起源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和非洲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非洲和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 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鸦片战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斗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边外交活动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 关于东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英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世界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华盛顿体系 近代以来至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联合国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大国间的双边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生物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文学的繁荣 美术的辉煌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影视艺术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晚明科技群英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地质之光”李四光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高考历史指导 高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安徽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9 18:09:4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21924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下列对这个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彻底消灭了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旧军阀

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发生极大的变化

C.以赶走帝国主义和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

D.以国共合作开始,以清党”“分共告终

答案:D

解析:19241927年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的失败是蒋介石和汪精卫清党”“分共、叛变革命的结果,故D项正确。国民革命没有消灭北方的军阀张作霖,错误;B项说法错误;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材料三 欧阳哲生等学者认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

材料四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及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性质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起点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答案:(1)导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日本获得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性质:反帝爱国运动。特点:劳工”(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后期起了主力军作用。

(2)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到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态度:全盘否定。

(4)主旋律: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14.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观察下列图片:

 

 

请完成:

(1)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表。

图号

重大事件

性质

历史意义

1

 

 

 

2

 

 

 

3

 

 

 

4

 

 

 

(2)1和图4反映的事件结局如何?分别给中共提供了什么经验和教训?

(3)以上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

图号

重大事件

性质

历史意义

1

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中共成立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

国民党一大召开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4

北伐战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使国民革命达到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基础

(2)结局: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经验和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和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南昌起义

1.贺龙在回忆录中写道: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部队转战湘南    B.部队损失严重

C.发动秋收起义        D.创建革命根据地

答案:B

解析:南昌起义后不久,革命军南下广东,途中遭到敌人封锁,损失严重。

2.李立三曾说,南昌暴动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在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此处李立三指出了南昌起义的(  )

A.历史背景  B.参加主力

C.历史意义  D.成功原因

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李立三指出南昌起义在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这应属于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答案为C

 

 

知识点二

 土地革命

3八七会议的总方针是(  )

A.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B.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决定工农武装暴动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答案:D

解析:再认、再现八七会议的内容。

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倾错误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

答案:A

解析: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A

5.八七会议为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是指(  )

A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

D.进行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答案:B

解析:八七会议总结了之前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为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故答案为B项。A项是孙中山的思想,与题意不符;C项是在遵义会议上完成的;长征是19341936年中共针对国民党的围剿而实行的战略转移,D项错误。

6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运动决议案》中指出:各省区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下列事件的革命模式与此思想相悖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革命模式是以城市为中心,与之相反的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A项是国共合作发起的国民革命,不是单一的民众暴动,错误;BC两项采取的都是与题干相同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皆错误。

7.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论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主张暴力革命

答案:B

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中中共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并最终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故选B项。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