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是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也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D.倡议国共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答案:A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A项正确。B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C项发生在1992年,D项出自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故排除B、C、D三项。
2.“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这段文字应出自( )
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
B.《双十协定》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九二共识”
答案:C
解析:A项与台湾问题无关,B项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所签署的关于和平建国的协议,与材料无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故本题选C项;D项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与材料不符。
3.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异”的本质内涵是( )
A.不同的民族性格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答案:B
解析:海峡两岸人民都属于中华民族,排除A项;材料说“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明“同”指的是“一国”,“异”指的是“两制”,故B项正确;虽然海峡两岸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并不是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差异,排除C、D两项。
知识点二
|
香港、澳门的回归
4.香港、澳门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中国政府同有关国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主要方式或途径是( )
A.外交谈判 B.军事威胁
C.大国插手斡旋 D.全国公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归纳能力。中国同英国、葡萄牙通过领导人会谈、外交官员谈判协商,最终达成了协议,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5.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贩毒蕃航,收向天边去。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为( )
A.开国大典 B.颁布1954年宪法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答案:C
解析:“紫荆花”指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因此这一事件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故本题选C。
6.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回忆15年前的今天。……从此,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开辟了澳门发展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错误的是( )
A.开创“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
B.实现了“澳人治澳”、完全自治
C.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澳门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答案:B
解析: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开创了“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局面,A项理解正确;“一国两制”下实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而不是完全自治,B项理解错误,符合题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摆脱了葡萄牙的殖民统治,C项理解正确;在祖国全方位的支持下,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和执行基本法,为澳门提供了创造美好明天的重要制度保障,D项理解正确。
7.下图是当年演唱《七子之歌》的小女孩容韵琳,如今已是一位大姑娘。说到澳门回归十年来自己的生活,容韵琳表示“越来越好了”。容韵琳生活“越来越好了”的感觉主要得益于( )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因演唱得来的名气
C.国家政策的成功实践
D.澳门深厚的文化底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生活越来越好了”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故选C。
知识点三
|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8.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全面分析历史背景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就国内看,“文革”“左”倾错误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就国际看,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已经为世界普遍接受,故①③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②排除;虽然大陆对台政策自1979年元旦发生改变,但台湾地区直到1987年才被迫采取了一些对大陆的开放措施,④排除。
9.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把多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高秉涵老人当选的主要原因是( )
A.达成了“九二共识”
B.推动了“一国两制”
C.消除了两岸之间的隔阂
D.彰显了中华民族亲情
答案:D
解析:“九二共识”是1992年由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排除A项;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高秉涵把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亲情,满足了两岸人民共同的情感需求。答案为D项。
10.1980年,第41届广州春季交易会规定可同来自港澳地区和旅居海外的华商洽谈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其直接背景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发表
答案: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没有涉及台湾问题,排除A项;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表明了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往来的政策,B项符合题意;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与题干时间“1980年”不符,排除C项;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与题干时间“1980年”不符,排除D项。
11.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约20 125个,投资额约110. 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 354个,年平均投资额18. 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C
解析:A项出现在197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材料中“从1992年到1997年”的时间限定,C项正确;D项错误,2008年两岸才实现“三通”。
12.右图漫画形象直接地说明两岸关系( )
A.合则两利
B.分则两伤
C.没有分歧
D.和平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图片形象地说明陈江会谈对于两岸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共渡时艰具有很大的意义。这直接说明两岸关系的走向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则两利。因此,选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材料一中刊论发表的目的是什么?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有何转变?
(2)材料二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地位如何?
(3)“新办法”是怎样得到实践的,有何意义?
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政策转变:由武力统一转变到和平统一祖国。
(2)“新办法”指“一国两制”;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实践: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意义: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澳门新的一页,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