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下列是18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A. 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 中国已陷入了落后挨打的状况
C. 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的影响
D. 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提炼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要抓住关键词“18世纪”,联系已学知识可得出18世纪,中国还是一个独立主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当时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由此分析可判断出ABD的表述是不合史实的,故 C为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和“海禁”
26.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饮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人民版历史教材属于知识识记类型,只要抓住关键词“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书本上原句,即可得出答案A。在其余版本中,本题则属于分析推断的高级思维层次。学生首先要提取“三国蜀相”,推断该水利工程地处“蜀地”四川;然后对比选项,得出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业·都江堰
27.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 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 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青花瓷产生于元朝,而青瓷出现于东汉时期,白瓷出现于北朝,至唐已有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因此青花瓷的出现迟于青瓷、白瓷,故A说法错误,B、C、D正确,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手工业·青花瓷
【名师点睛】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28. 电视剧《大染坊》,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
A. 主人公不善经营
B. 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 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 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可知,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本国封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这是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主人公不善经营,而是强调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排除A。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材料强调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商场上的尔虞我诈,而是强调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
29.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给农民经营权——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①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②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建国后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解放农村生产力,故①说法错误,排除ABD。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故②③正确。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前进,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