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上海浦东的开发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江西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节: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0 16:31:38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30. 上海浦东的开发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浦东开发的主要目的有: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飞跃

④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上海浦东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飞跃;故①②③正确。④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开发的地位和作用,与设问目的不符,排除④,排除ACD。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所以选B。

31.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 “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 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击之中

D. “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吃洋教”,“吃洋火腿”都体现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但不能体现中西饮食文化的冲突,在本质上体现“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故排除C,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而是强调“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而是强调“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排除B。

32.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 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 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 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 使土著人皈依基督教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传播基督教是推动欧洲人向海外拓展的一种精神动力,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即指基督教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想,而是强调传播基督教,排除A。“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不是指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而是强调传播基督教,排除B。“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不是指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而是强调传播基督教,排除C。

33. 《欧洲经济生活》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 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 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 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 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答案为A

考点: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工业革命的影响

34.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地,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B 是在1415世纪左右,此时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C也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或技师,科技发明主要是生产经验的积累,也不能说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D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所以答案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