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黄帝内经》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山东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节: 第二课 自然环境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0 17:28:55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帝内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养生医学经典,充满了健康的智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是相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自然中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这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是一致的。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导致疾病的内在原因,所以它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中国道家文化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命就是肉体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身体。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平衡的人才是健康人,养生的目的就是求得身心的阴阳平衡。这一健康理念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有阴阳,要达到和谐状态,必须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万物的理想状态,也是生命的健康状态。

《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养生原则:“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恕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人体养生应该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人体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保障。只有身心平衡、恬淡虚无、起居有节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人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近年来,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如果我们能更早地重视养生,将重点放在预防上,相信今天世界上的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会低得多。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这似乎标志着现代医学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由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让人震惊的是,《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好的医生,善于治疗未成形的病,如果等到疾病已成,再去用药物治疗,就好像是口渴了以后再去打水井,那不是太晚了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认为养生比治疗更重要,这一健康理念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应该是非常超前的了。

现代人由于过度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已经危及人类安全,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样,现代医学由于过度征服疾病,导致了医源性疾病的泛滥,许多人没有死于疾病,却死于医药的伤害,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既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现代的生命自然观。

(摘编自《中医健康养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源于道家的思想,《黄帝内经》认为自然中的六气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

B.《黄帝内经》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道家文化也讲究修身养性。

C.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就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D.现代医学在观念上已发生根本转变,由以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合道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了《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阴阳平衡和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B.文章引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论断,目的是高度评价《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C.文章从反面指出过度征服疾病不利于健康,从正面论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

D.文章先阐述《黄帝内经》的养生医学理念,后反思当今的医学现状,使我们认识到该书的思想在今天仍有价值和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如果思想和身体用得太过,就会妨碍修身。

B.《黄帝内经》体现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与现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理念不谋而合。

C.医学并不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就无法治愈。

D.好的医生是善于治疗未成彤的病的医生;健康的养生方式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答案】1.B2.A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源于道家的思想”不正确,由原文可知,《黄帝内经》中对自然六气的认识与道家思想一致,而非源流关系。C项,“做到这一点就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不正确,由原文可知,坚持三大养生原则,才可能远离疾病,健康长寿。D项,“已发生根本转变”不正确,原文为推测而非事实。故选B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A项,“文章结合道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正确,由原文可知,《黄帝内经》中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与道家文化无关。故选A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十七、【2019届江西吉安高三上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和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与前代基本持平,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D.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因为不和谐的伦理关系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B.文章通过列举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定义生态创新的例子来说明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