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民族间相互影响的融合的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措施:均田制。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
A.陈桥兵变 B.唐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解析】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突出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
【答案】 B
2.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根源包括( )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 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痼疾 ③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中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④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解析】 ①不难理解,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从而使封建政府财政困难,并使社会阶级矛盾尖锐,A正确。
【答案】 A
3.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情”。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
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
【解析】 “鬻技巧”“绣画”等不仅不能说明宋朝统治者注重兵员的素质,反而说明宋朝兵员不务正业,军纪败坏。
【答案】 A
4.导致北宋初期阶级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杯酒释兵权”
B.“庆历新政”
C.“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D.实行“恩荫”制度
【解析】 由于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的态度,“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导致北宋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沦为佃农,农民生活困苦,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 C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
A.整顿吏治 B.理财
C.军事改革 D.教育改革
【解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由此分析A项正确。
【答案】 A
6.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因素包括( )
①“冗官”“冗兵”导致“冗费”,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②北宋中期军队数量有所减少 ③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 ④北宋大力削弱武将军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②的叙述不符合当时北宋的史实,北宋中期有大量军队。
【答案】 B
7.《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解析】 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C。
【答案】 C
8.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解析】 北宋初年,宋太祖采取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A、C、D三项都属于具体措施,B项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
【答案】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