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清政府曾颁发谕旨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湖北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下)
章: 第一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节: 第二节 亚洲、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0 18:04:41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4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材料中描述的是清政府认为将工商业视为末业,不利于国计民生。因此,清政府要表达的是振兴工商业的意图,故选C项。

【答案】 C

5(2015·成都模拟)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日、中三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故正确的论文主题应该是B

【答案】 B

6.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文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

【答案】 B

7.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建立了民主政治

【解析】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涵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C

8(2015·合肥高二检测)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解析】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始于鸦片战争;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出现于鸦片战争,这些都不符合甲午战争的特点。本题应选C,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兴起,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9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体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

【答案】 A

10“……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解析】 材料指出了维新派缺少政治经验,急于求成而造成的这种混乱状况,说明变法配套措施不完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

11(2015·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甲午战争后,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第四款规定:中国约将库平银贰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同时还约定,这笔两亿两的赔款必须在3年内分8次付清,否则,未付清的款目要另外支付5%的年息。1897年清政府筹办第三次借款时,英国和沙俄为独占贷款权争执不下,形成僵局。清政府双方都不敢得罪,决定停借外款,靠发行内债来解决。此项借款关乎国家的自立自强,所以黄思永请将借款股票命名为自强股票。后来,在制定章程之时,侍郎张荫桓将之改名为昭信股票,意即就认股数目以昭信守,显示政府信用。

 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决定用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白银一亿两,年息五厘,承诺20年内归还。

(1)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发行昭信股票的主要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往的古代王朝相比,清政府这一次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有何不同?如何评价?

【答案】

(1)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争斗日趋激烈;内外交困,财政危机。

(2)不同:以往的古代王朝主要是增加赋税,而这次的清政府则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在中国试行公债制度,企图用这种措施解决面临的严重财政危机。

评价:昭信股票的发行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由于发行市场、体制缺陷、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次公债的发行并不十分成功。尽管如此,由于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财政观念和财政制度,对中国的封建财政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