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指出,中国之所以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纯系地理条件使然。中国的边界,或为大海,或为高山沙漠,外敌只能从北方入侵,所以安全较有保障。虽发生分裂,但不久即复归统一,主要也是地理原因。中国以长江为天然屏障,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人彪悍好战,南方人温顺怯懦;北方人一旦跨过长江,无须经过旷日持久的战斗便可迅速控制全国。南方人习惯于俯首听命,故不易形成分裂。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地理环境因素通过作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而实现的。作为劳动对象,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着物质生产活动的类型、方式等,并通过决定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1)结合材料一请对孟德斯鸠对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原因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与孟德斯鸠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上的认识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
1.(1)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随着党员队伍扩大,为纯洁党的队伍树立党的威信,发此通告。
(2)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党即将成为执政党;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
(3)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制建设;加强机构建设。
(4)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不断完善法规和制度。(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2.(1)洋务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从国家富强、救亡图存角度回答也可赋分)
(2)异:郑观应以商立国;张謇以工立国,重视实业。
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3)变化: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
理由:各方受益;缓解商业战争和资本竞争;缓和劳资矛盾。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侵略等。
3.(1)状况: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说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努力:对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WTO。
影响:入世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地位日渐上升。
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3)观点:将社会革命融合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中;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不同之处: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4)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转变。
5.(1)不正确,中国地理条件的相对封闭对国家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中国“历史悠久、国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长期以来实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如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得分)
(2)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观念和人们的性格特征。是地理环境绝对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从而影响了人类的社会、政治、精神生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