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六年级 |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七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人教版(全册)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中国近代史专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 世界古代史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上古人类文明 中古亚欧文明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世界近代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思想文化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侵略与反抗 近代化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轮综合复习 |

特别专题与汇总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中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冷战政策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广东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6 17:05:2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20.1.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20.2.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1947年抛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0.3.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1955年, “华约”成立;解体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20.4. = 1 \* GB3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2 \* GB3 政治格局多极化背景下的国际局势:缓和﹢动荡(美国霸权主义)

 = 3 \* GB3 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与安全的严重威胁: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②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旗帜,粗暴干涉他国内政; = 3 \* GB3 美国长期实行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0.5 = 1 \* GB3 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技革命新发展。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 2 \* GB3 表现:贸易自由化(199511日世贸组织WTO成立);资本国际化;生产社会化。

 = 3 \* GB3 中国融入全球化:(1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22001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4 \* GB3 影响:(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2)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3)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 4 \* GB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1.1. = 1 \* GB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 2 \* GB3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21.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1.3.  = 1 \* GB3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②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为抗议德国二战中的暴行(轰炸小镇格尔尼卡)而作;③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世界电影之都;④奥斯卡金像奖,世界最高电影奖。

第二编  重点探究

118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科技革命,人类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与标志: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后完成;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②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③第三次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2)革命的领域与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棉纺织、冶金采矿、交通运输等行业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等重大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与新产品的创制和电讯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发电机、电灯泡、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一系列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标志,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出现了原子弹、宇宙飞船、计算机、克隆技术等成就。

(3)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①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②首发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等国;③首先从轻工业部门开始。

第二次: = 1 \* GB3 工业革命首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 2 \* GB3 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 = 3 \* GB3 是诸多国家都有发明创造,其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尤其是德、美处于领先地位; = 4 \* GB3 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 = 1 \* GB3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空前增强,表现为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现代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4)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关系产生的不同后果:

对生产力:第一次----蒸汽机带动机器大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加;第三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更迅速;

对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与国际经济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距离拉大,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变化。

对国际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加紧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造成了先进的西方与落后的东方和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疯狂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以美苏两极格局为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形成。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苏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进入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5).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鸦片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瓜分,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进行了辛亥革命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①中国又进入了内战时期,未能抓住机遇; = 2 \* GB3 新中国建立后,西方冷战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内 “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 3 \* GB3 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 4 \* GB3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科技强国之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 5 \* GB3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机遇与挑战。  

(6)以某个国家的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位居世界霸主地位。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由于技术装备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美、德两国。

(7)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 1 \* GB3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 2 \* GB3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 3 \* GB3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因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与建国后西方冷战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内 “左”倾错误的干扰,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机遇。

(8)科技是把“双刃剑”

 = 1 \* GB3 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等等; = 2 \* GB3 消极影响:战争中新式武器的使用;工业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毒品问题;网络犯罪问题…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