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冷战政策: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20.2.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1947年抛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1949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0.3.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1955年, “华约”成立;解体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20.4. = 1 \* GB3 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2 \* GB3 ②政治格局多极化背景下的国际局势:缓和﹢动荡(美国霸权主义)
=
3 \* GB3 ③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与安全的严重威胁: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②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旗帜,粗暴干涉他国内政; = 3 \* GB3 ③美国长期实行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20.5 = 1 \* GB3 ①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技革命新发展。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 2 \* GB3 ②表现:贸易自由化(1995年1月1日世贸组织WTO成立);资本国际化;生产社会化。
= 3 \* GB3 ③中国融入全球化:(1)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2)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4 \* GB3 ④影响:(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2)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3)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 4 \* GB2 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1.1. = 1 \* GB3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
2 \* GB3 ②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21.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1.3. =
1 \* GB3 ①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②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为抗议德国二战中的暴行(轰炸小镇格尔尼卡)而作;③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世界电影之都;④奥斯卡金像奖,世界最高电影奖。
第二编 重点探究
1、18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科技革命,人类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与标志: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后完成;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②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③第三次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
(2)革命的领域与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棉纺织、冶金采矿、交通运输等行业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等重大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机器与新产品的创制和电讯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出现了发电机、电灯泡、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一系列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标志,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出现了原子弹、宇宙飞船、计算机、克隆技术等成就。
(3)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①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②首发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等国;③首先从轻工业部门开始。
第二次: = 1 \* GB3 ①工业革命首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 2 \* GB3 ②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 = 3 \* GB3 ③是诸多国家都有发明创造,其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尤其是德、美处于领先地位; = 4 \* GB3 ④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 = 1 \* GB3 ①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空前增强,表现为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现代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4)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国际关系产生的不同后果:
对生产力:第一次----蒸汽机带动机器大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财富的增加;第三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更迅速;
对社会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与国际经济格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距离拉大,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变化。
对国际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加紧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加深了当地的贫穷落后,造成了先进的西方与落后的东方和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疯狂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第三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以美苏两极格局为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形成。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苏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进入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5).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鸦片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同时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瓜分,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进行了辛亥革命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①中国又进入了内战时期,未能抓住机遇; = 2 \* GB3 ②新中国建立后,西方冷战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内 “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 3 \* GB3 ③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中国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 4 \* GB3 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科技强国之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 5 \* GB3 ⑤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机遇与挑战。
(6)以某个国家的的兴衰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19世纪位居世界霸主地位。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由于技术装备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美、德两国。
(7)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 = 1 \* GB3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 2 \* GB3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 3 \* GB3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因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与建国后西方冷战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内 “左”倾错误的干扰,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机遇。
(8)科技是把“双刃剑”
= 1 \* GB3 ①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等等; = 2 \* GB3 ②消极影响:战争中新式武器的使用;工业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毒品问题;网络犯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