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对科技的认识: = 1 \* GB3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 \* GB3 ②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3 \* GB3 ③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 4 \* GB3 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 5 \* GB3 ⑤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 6 \* GB3 ⑥只有大力发展科技,并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我们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 7 \* GB3 ⑦“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应常抓不懈; = 8 \* GB3 ⑧我们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节制网瘾,健康成长等等。
2、阅读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SHAPE \* MERGEFORMAT
(1)有人说:“前两次科技革命给西方带来的是财富,给东方带来的却是灾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
中国的史实加以论证。
同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发生侵略
战争,造成东方上百年的贫穷和落后,如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就是如此(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
(3)请依照上图形式,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并在图上标出合适的位置。“19世纪70年代”处。
(4)历史上中国错失了前两次科技革命,但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并取得巨大成就。请列举我国60—80年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至少三例。 原子弹、人造卫星、杂交水稻、火箭等。
3、20世纪上半期,世界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依据相关史实回答:(1)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影响有何不同?(2)中国在两次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3)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二战给我们哪些历史启迪?(5)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战争?
(1).比较不同点。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产生了巨大矛盾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德、日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恶果建立法西斯政权后而发生的。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欧亚民主政权。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2).中国在两次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1917年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是参战国之一,结果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式要求被拒绝,帝国主义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果中国收回了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
(3)两次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争无暇东顾,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部分。
“二战”:二战期间,中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大战中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直接、间接损失巨大;二战结束后,由于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为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1946年导致中国内战全面爆发。
(4)大战给我们的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人民终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5)怎样避免战争:①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②加强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合作,缩小各国间的差距;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联合反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④警惕法西斯势力的抬头;⑤通过协商和平等对话解决地区和民族冲突。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为摆脱危机,美、德、日分别采取什么对策?并简要分析危机与“二战”的关系、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①大量产品过剩,劳动人民则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各国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更趋激烈。③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策:为缓和摆脱危机,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实行对内调整改革的罗斯福新政。“新政”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取得了一定效果,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德国、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采取对内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将危机的损失转向国外,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与“二战”的关系: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垄断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前,轴心国集团形成,出现了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世界和平面临了严重威胁,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5)对中国的影响: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产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二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说?此事件有哪些特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给我国政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加强国际章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牝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言之有理即可)
6、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全球化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2)全球化的动力——三次科技革命(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在 20世纪 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3)全球化的表现:资本国际化,生产全球化,贸易自由化。
(4)全球化的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全球化的问题: 全人类面临全球性挑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
解决问题的措施:推行可持续 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教育和投资、保护有限资源 、加大禁毒和反恐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 有关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6)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寻求合作的原因:①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②全人类面临的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7)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作为一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与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较弱,技术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
(8)中国的应对:总体上讲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具体说来,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③大力引进外资与技术设备,借鸡生蛋,增强国力;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科技成为经济腾飞的翅膀;⑤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⑦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⑧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⑨重视“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全球化背景下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改革等。②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的好处。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不断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信心。 对外措施:①促进出口,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要求发达国家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加大技术转让。②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共同采取措施应对 (9)对科技的认识: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⑤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科技,才能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⑥只有大力发展科技,并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我们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实现;⑦“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应常抓不懈;⑧我们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节制网瘾,健康成长等等。
2、阅读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人说:“前两次科技革命给西方带来的是财富,给东方带来的却是灾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
中国的史实加以论证。
同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为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发生侵略
战争,造成东方上百年的贫穷和落后,如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就是如此(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
(3)请依照上图形式,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并在图上标出合适的位置。“19世纪70年代”处。
(4)历史上中国错失了前两次科技革命,但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并取得巨大成就。请列举我国60—80年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至少三例。 原子弹、人造卫星、杂交水稻、火箭等。
3、20世纪上半期,世界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依据相关史实回答:(1)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影响有何不同?(2)中国在两次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3)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二战给我们哪些历史启迪?(5)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战争?
(1).比较不同点。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产生了巨大矛盾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因为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德、日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恶果建立法西斯政权后而发生的。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掠夺战争,是非正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欧亚民主政权。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2).中国在两次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1917年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是参战国之一,结果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正式要求被拒绝,帝国主义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是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果中国收回了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
(3)两次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争无暇东顾,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中国革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部分。
“二战”:二战期间,中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大战中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直接、间接损失巨大;二战结束后,由于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为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1946年导致中国内战全面爆发。
(4)大战给我们的启迪: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人民终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5)怎样避免战争:①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②加强世界各国各领域的合作,缩小各国间的差距;③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联合反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④警惕法西斯势力的抬头;⑤通过协商和平等对话解决地区和民族冲突。
4、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为摆脱危机,美、德、日分别采取什么对策?并简要分析危机与“二战”的关系、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2)影响:①大量产品过剩,劳动人民则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各国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更趋激烈。③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策:为缓和摆脱危机,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实行对内调整改革的罗斯福新政。“新政”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取得了一定效果,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德国、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采取对内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将危机的损失转向国外,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与“二战”的关系: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垄断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前,轴心国集团形成,出现了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世界和平面临了严重威胁,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5)对中国的影响: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产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二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说?此事件有哪些特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罗斯福采取“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3)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应对措施。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给我国政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加强国际章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牝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言之有理即可)
6、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全球化的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2)全球化的动力——三次科技革命(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经济全球化在 20世纪 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3)全球化的表现:资本国际化,生产全球化,贸易自由化。
(4)全球化的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全球化的问题: 全人类面临全球性挑战: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
解决问题的措施:推行可持续 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教育和投资、保护有限资源 、加大禁毒和反恐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 有关舆论宣传和落后地区的科教工作。
(6)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寻求合作的原因:①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②全人类面临的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必须由各大国共同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7)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作为一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与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较弱,技术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
(8)中国的应对:总体上讲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具体说来,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③大力引进外资与技术设备,借鸡生蛋,增强国力;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让科技成为经济腾飞的翅膀;⑤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⑦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⑧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⑨重视“三农”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全球化背景下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改革等。②民生工程排在第一位,可以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的好处。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促进就业,不断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信心。 对外措施:①促进出口,缓解出口企业的困难要求发达国家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加大技术转让。②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共同采取措施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