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及发展 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西藏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史 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及与主要世界大国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综合认识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先师孔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赋税制度 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的戏剧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与历史重现 人类的起源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和非洲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非洲和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 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鸦片战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斗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边外交活动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 关于东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英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世界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华盛顿体系 近代以来至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联合国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大国间的双边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生物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文学的繁荣 美术的辉煌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影视艺术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晚明科技群英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地质之光”李四光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高考历史指导 高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西方列强的入侵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广东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6 17:17:15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西方列强侵华与社会性质演变: = 1 \* GB3 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 GB3 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俄与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3 \* GB3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4 \* GB3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当时政治、经济、军事都落后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实力强大,中国封建社会衰落,实力弱小;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抗争

重大事件: = 1 \* GB3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2 \* GB3 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3 \* GB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 = 4 \* GB3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 = 5 \* GB3 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 = 6 \* GB3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7 \* GB3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

抗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深刻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地主阶级自强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运动。

学习列强侵华史的感受 = 1 \* GB3 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 = 2 \* GB3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 3 \* GB3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 = 4 \* GB3 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探究运用

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 1 \* GB2 结合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 GB2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经济方面有何尝试?结果和影响如何?

洋务运动。结果: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3 \* GB2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4 \* GB2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 = 1 \* GB3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失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2 \* GB3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 5 \* GB2 结束了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够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主要原因: = 1 \* GB3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2 \* GB3 走社会主义道路; = 3 \* GB3 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 = 4 \* GB3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 5 \* GB3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6 \* GB3 中国人民的勇敢、团结; = 7 \* GB3 国际社会的援助等。(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 6 \* GB2 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1 \* GB3 中国近代虽然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却始终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以无法富强起来; = 2 \* GB3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富强起来,主要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3 \* GB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4 \* GB3 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繁荣富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中华民族面临两次“危亡关头”,请作简要说明并简述出现原因。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结果如何?

第一次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原因: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②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斗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结果:救亡图存的运动都失败。

第二次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妄图灭掉中国。原因:①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阶级矛盾尖锐,新内阁上台,加紧全面军国主义化,积极推行对外扩张。②中国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斗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日。结果:抗日战争胜利。   

3、1911年和1919年,中国发生了两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对历史发展生产了深刻的影响,这是哪两次革命运动?各自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试简要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

两次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最终失败了;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惩办卖国贼,拒绝签订和约,取得了初步胜利。

原因: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未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上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破坏,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由于工人阶级积极参与,并表现出了伟大的力量,加上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19世纪60年代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一时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什么?中国为什么未能融入这一潮流?

 = 1 \* GB2 = 1 \* GB3 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洋务运动兴起。 = 2 \* GB3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洋务经济产生。 = 3 \* GB3 阶级关系上:民族资产阶级出现、无产阶级壮大。 = 2 \* GB2 这一时期历史的潮流是资本主义大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广泛展开。 = 3 \* GB2 未能融入的原因:农民阶级由于局限性未能领导;地主阶级只引进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薄弱;列强不希望中国强大。

5、1898年—1911年为挽救民族危机出现的三次高潮性事件是什么?指出与其相对应的阶级派别,从他们的探索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1 \* GB2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 2 \* GB2 启示: = 1 \* GB3 无论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者民主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 2 \* GB3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 3 \* GB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试说明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发生的时间,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两次“开放”有何区别?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⑴.第一次封闭:明朝后期到1840年。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需求不大;明朝中期以来,倭寇和西方殖民势力骚扰海疆,威胁中国安全;清政府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的抗清势力,也严禁沿海人民下海;

⑵.第一次开放:19世纪中期。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促使其疯狂对外侵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退,成为英国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⑶.第二次封闭:1949年到1978年。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长期实行封锁、包围、扼杀的敌对政策;50年代末,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提出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要求,被中国拒绝,中苏关系恶化;文革中,我国外交工作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缺乏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联系的愿望和要求;

⑷.第二次开放:1978年以来。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向国际化、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⑸.区别:①.背景不同: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②.基础不同:前者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后者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③.前提不同:当今开放,是在独立自主,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旧中国这一点无从谈起。

⑹.两次开放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