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及发展 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西藏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史 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及与主要世界大国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综合认识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先师孔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赋税制度 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的戏剧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与历史重现 人类的起源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和非洲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非洲和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 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鸦片战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斗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边外交活动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 关于东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英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世界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华盛顿体系 近代以来至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联合国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大国间的双边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生物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文学的繁荣 美术的辉煌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影视艺术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晚明科技群英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地质之光”李四光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高考历史指导 高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陕西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7 17:30:0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P.50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  注

契丹族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

 

女真族

12世纪初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汉族

1127年

赵构

临安

 

2、P.53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P56—59表现: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繁荣

1)P.56农业方面:引进了越南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

2)P.57手工业方面: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P.58商业方面: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市舶司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①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基础;②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五代十国时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④南宋时,完成转移;⑤元代时南方继续发展,形成北方倚重于南方的局面。

P.5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自晚唐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治因素: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同时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自然因素:宋代时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更适宜于农业生产,三国以来南方经济的开发,也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4、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②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④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等。

 

11课  万象更新的宋代社会风貌

 

   1.宋代的衣食住行

P.61衣:北宋初年,崇尚节俭,政府对衣着有严格规定,后来,奢侈之风盛行。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

P.62食:京城夜市小吃多,北宋羊肉多,南宋时南方人多吃鱼。

P.63住:百姓住房简陋,官贵宅第宏丽,贫富差距大。(“杜甫朱门……路有……”)

P.63行:普通百姓多用牛车、驴车,贵族出门乘轿,士大夫骑驴、骡

2.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

P.63乐:东京城打破了唐朝城市的市、坊格局,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做“瓦子”(“蹴鞠”是足球运动的起源)

P.6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甚为隆重。

 

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P.6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P.67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忽必烈的统治

1)政治:建立元朝;创立行省制度;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2)经济:重视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重修运河,开发海运,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3)外交: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

3、行省制度的创立

1)主要原因:疆域的辽阔。元朝的疆域比以前任何朝代都辽阔。

2)主要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3)基础:秦朝创立的郡县制。

4)主要内容:①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附近地区;②其它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管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③元政府还设立了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影响:①奠定了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的基础。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特别是中央对台湾和西藏的统治。③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便利了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4、★★★P.69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1)P.69主要原因: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各民族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加强了,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复杂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P.69主要表现: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外迁,为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③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4)认识:①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是民族融合。②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是暂时的,民族友好才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③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宋元时期。④民族融合的作用在于它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5)启示:①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③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祖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构建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