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某个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中出现了“围堵”“解放”“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这些概念出现的时期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一战时期
C.二战时期 D.“冷战”时期
解析:选D 政治文化是时代背景的反映,“围堵”“威慑”“遏制”正好反映了“冷战”时期的情况,一战、二战时期没有“遏制”共产主义的内容,工业革命期间也没有。
2.下列哪幅图不能反映美苏“冷战”的情况(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概念的理解。美国“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活动的表现。
3.2009年5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这样评价美国对欧洲国家安全的作用:“美国的安全保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让我们受益,也使不少欧洲邻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搭上了山姆大叔的便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安全保证是通过( )
A.马歇尔计划 B.欧共体
C.联合国 D.北约
解析:选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经济上主要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政治方面主要是通过杜鲁门主义;军事方面主要通过北约。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安全保证”,同义转换,可得出答案选D。
4.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 )
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风
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
解析:选D 从材料“古巴领导人”“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赫鲁晓夫的退让”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赫鲁晓夫1962年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从古巴撤走了自己建立的中程导弹,故选D。A项是在1955年成立;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明显在材料表明的时间之前。
5.在赫鲁晓夫的眼中,1959年戴维营会谈表明( )
A.苏联占优势 B.美国占优势
C.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 D.苏联与美国放弃争霸
解析:选C 注意“赫鲁晓夫眼中”。因为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认识。
6.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国家利益的冲突
解析:选B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军事力量”“模糊”“不对称性”,即只注意双方军事上的势均力敌,其实更应看到经济方面的差距。
7.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
解析:选C 从图示可以看出,在50年代,甲与乙、丙之间均是对抗的关系,但是乙、丙之间是合作的关系,而到了60年代三国之间不存在合作,全是对抗,到了70年代,甲、丙还是对抗,可是甲、乙之间进行了合作。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甲、乙、丙依次是美国、中国和苏联。A、B、D三项均不正确。
8.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指出:“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
A.美苏争霸与苏联解体 B.1989年东欧剧变
C.1990年两德走向统一 D.“日不落帝国”建立
解析:选A “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符合美苏争霸,战后美国和苏联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霸权,故出现了争霸局面,而苏联为争霸被卷入军备竞赛正是它解体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