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专题5:欧洲的宗教改革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河北
年级: 高三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章:
节: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30 9:11:2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专题5: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9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背景

(一)   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1.原因:(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壮大。

2.表现:

(1)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2)政治上是最高统治者;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3)思想上实行精神独裁;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它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方面渗入各个领域。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1.1416世纪,西欧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的过渡,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向近代化过渡的西欧

表现:(1)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根本不管教务。

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表现: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迫害“异端”(宗教裁判所)、贪婪敲诈。

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的斗争,并常常用与天主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

表现:

(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规模大、影响深);

(2)英国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3)捷克胡司的“异端”学说以及领导的“异端”运动。

观点: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4)没收教会的财产;

(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7)用民族语言传教

影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造成巨大冲击。

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5.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6.导火线(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线。

二、改革目的与性质

1、目的: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本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2、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三、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革的开端

1.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德国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2)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3)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4)思想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

2、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5171031

内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不靠教皇善功,靠终生悔改。

意义:“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

1)“因信称义”: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4)简化天主教的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历史意义

1)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2)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四、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改革的深入

1.背景: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及影响:

①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A-反对盲从,《圣经》权威至高无上;B-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

②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

③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

④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⑤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⑥迫害异己,判处塞尔维特火刑(人教版)

影响:形成新教加尔文宗,影响法、英等国

3.意义: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影响。加尔文教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教徒的宗教信条。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提示: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五、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独具特色的英国宗教改革

(一)英国国教: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英国借助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2.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1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英王是英格兰国教会的最高首领,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利,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

2)保留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

3)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

(二)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的国王;

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三)影响: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2、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六、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2、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七、天主教的应对措施

(1)教会纯洁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为了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会声威而采取应对措施。

(2)措施:

①革除教会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加强监督。

②加强对异端的打击

③罗耀拉创立耶稣会,反对宗教改革活动。

(3)影响: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耶稣会在海外传教中,一方面充当殖民急先锋,另一方面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八、宗教宽容

宗教改革中,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核战争;各国君主、各教派领袖对这些冲突加以利用又加剧了宗教冲突。于是,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宗教宽容。

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斯格堡宗教和约》,规定教随国定的原则。(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南特敕令》,天主教为法国国教,但国民有信仰新教的自由。(第一次赋予信仰自由的权利)但是,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问题1。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问题2.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 “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

(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问题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

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本单元阐述了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埃及、日本、中国等国家不同的改革道路,这些改革的实质都是向西方工业文明学习的尝试和努力,其结果说明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