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住宅
? 《礼记》一书,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制度
住宅大门为三间,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上方为堂,为生活起居,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的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一、概 述:
1、早期聚落两大特征:
⑴ 以适应地缘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
⑵ 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
2、汉代住宅形制:
⑴ 继承传统的庭院式(三合院,L形住房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形院,前后两院形成的“日”字形院)
⑵ 创建新制——坞壁
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坞主多为豪强地主,借助坞壁加强防御,组织私家武装
隋唐五代:住宅常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宋 代:院落周围为了增加居住面积,多以廊五代替回廊,前大门进入后以照壁相隔,形成标准的四合院
明清两代:
北方,四合院为代表,按照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
南方,封闭式院落,沿轴线布置,但方向并非一定正南北
大型住宅,中、左、右三组纵列院落组群,宅后或宅左或宅右建造花园
创造了一种适宜居住的城市住宅生活环境
二、实 例:
1、北京四合院:
⑴ 平面及建筑组成
⑵ 特 点:
① 有明显的中轴线
② 秩序通过门来体现,垂花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
门的位置,脊檩下(广亮大门)、檐檩下、墙上
③ 防风沙、防干扰和噪音,较安静
④ 院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⑤ 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⑥ 纵深的、严整对称的组群布局,以居中的内院为主体;纵深轴线在
这里既是起居生活的行为主线,也是建筑时空的观赏动线
⑦ 过程要素为:正方(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
倒座(会 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小姐居)抄手游廊,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为:“正房 + 耳房”
⑧ 北京四合院素朴、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然而,在规则中,仍体现出它和北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总之,整个四合院展示出官式风范的中和之美,欠缺了乡土建筑率真、活泼;严整有余而洒脱不足。
前堂后寝——北京四合院厅堂常见的有过厅、客厅、花厅,厅房;院多安置在第二、三进,与后面的正房院构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2、徽州民居:
⑴ 历史背景:
① 商人赚钱后回家建房
② 儒商居多,讲究伦理道德,贞节牌坊、祠堂
③ 棠越选址,符合风水所谓“枕山、环水、面屏”的原则
⑵ 特 点:
① 按风水选择村址
② 建筑以楼层为主,明中叶以前,底层低,上层高,祭祖在楼上,以后则反之
③ 重雅,装饰性强(白墙灰瓦),两重性,自然美与雕琢美
④ 冬瓜梁结构体系(穿斗式,梁截面冬瓜形)
⑤ 五岳朝天、四水落地
∣ ∣
← →
⑥ 防 火:排烟处理较好
防 火:封火山墙
排 水:四水落地,天井内设排水沟
排 烟:陶土管
⑶ 徽州民居平面形式
⑷ 徽州天井院主要特点:
① 以毗连的,带楼层的正房、两厢房围合成“三合天井院”基本单元
② 天井面积不大,但发挥很大效能
③ 穿斗式构架,周边高墙维护
④ 外观尺度近人,比例和谐,清新秀逸
乌头门——两柱上架一横木,设双开门,门扇上部安直棂,可透视门内外,横木上常安明板,柱头染成黑色;此门用于官邸之前(柱头多有纹刻),俗称“棂星门”
封火山墙——中国南方民居的一种山墙,作齿形,夹接屋顶而且高于屋顶。又称为“封火山墙、马头门”。可以保护屋顶不受大风吹坏。一旦邻居失火,也可以封火而免遭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