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人物
|
内涵
|
地位
|
古希腊
|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美德来源与教育”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
人文精神的起源
|
中世纪
|
|
基督教神学观念支配了一切。
|
人文主义思想几乎湮灭。
|
文艺复兴
14-17
世纪中期
|
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传播:16世纪以后,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核心是人文主义。
|
人文精神复兴
|
宗教改革
16世纪
|
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
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纯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图。核心:理性主义。
|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