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历史——>>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云南页面)
历史 初中同步 中考 高中同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考 学科竞赛 自主招生 其他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必修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2--新航道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必修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必修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指导 学业水平测试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云南
所属阶段: 三轮综合复习
学科: 历史
专题/考点:
上传用户: 家教网0914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0-11 17:47:27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②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错误探索表现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2.“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基本内容:

(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四、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