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观点
(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1.先秦时期
(1)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两者互为表里。
(4)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阶段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6)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7)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9)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秦汉时期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充分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特点。
(3)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5)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6)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8)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9)兴办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10)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体系。
(11)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
3.魏晋隋唐时期
(1)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5)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日益成熟;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6)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4.宋元时期
(1)元朝行省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宋朝的商业突破了时间、空问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同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4)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睦艺术的成熟。
5.明清时期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
(4)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5)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7)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