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文综——>>其他(黑龙江页面)
文综 高中同步 高考 自主招生 其他
其他目录导航
高二 |

高三 |

[编号: ]明确近代中国两大任务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黑龙江
所属阶段:
年级:
学科: 文综
资料版本:
章:
节:
专题/考点:
作文类别: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1-23 17:48:51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5.明清时期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

(4)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5)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7)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

宏观概要

1.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2.中国近代史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可以说整个近代中国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到义和团运动,以及清政府中的爱国将领抵抗西方列强的斗争,日本侵华战争中自发的抵抗和政府的抵抗。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的探索精神。

5.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西方列强侵略、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在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几经曲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6.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由传统科学向自然科学转变的历史。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也伴随而来,逐渐影响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

阶段特征

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但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仍然强大,广大中国人的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知识整合

一、政治

1.鸦片战争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革命纲领,后期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资政新篇》。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近代工业出现(外商企业)

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三、文化

1.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的历程。

2.1859年,洪仁歼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导学要旨

1.明确近代中国两大任务

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2.注意从不同史观认识鸦片战争

从革命史观看,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冲突。

3.运用多种史学范式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

范式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

范式

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整体史

范式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被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史

范式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社会史

范式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4.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不要误认为是英法联军攻陷了广州城。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南京条约》。

(3)《北京条约》的赔款是对英法赔款各赠至800万两白银,避免两点失误:一是误认为对英法赔款各增加了;二是误认为对英法赔款共计800万两白银

(4)“增设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规定而不是《天津条约》,开辟“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天津条约》而不是《南京条约》。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

阶段特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走向深入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知识整合

一、政治

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一兴中会。

5.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6.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发展迅速,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并加速了它的灭亡。

7.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戊成变法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理论准备。(4)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5)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内容

(1)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等。(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等。(3)文教: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等。(4)军事:建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

3.评价

(1)爱国性: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2)进步性: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利学文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启蒙性:它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猛烈抨击,为近代思想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

2.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在东南沿海诞生。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社会生活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三、文化

1.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君主专制,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康有为的思想

(1)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2)用儒家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3)坚持渐进变革,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

梁启超的思想

(1)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2)要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自新国民。(3)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4)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5)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

导学要旨

1.综述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2)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文化: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习俗。(4)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2.归纳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体现出强烈的反建反侵略性质。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3)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4)每一步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每一步探索都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第三节 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

阶段特征

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跨越了清末、民初(北洋军阀统治)两个阶段,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下层代表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知识整合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011912)

1.政治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11010日,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

1912年春,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9122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孙中山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①主张改良: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②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创立兴中会,踏上民主革命道路。③成立革命政党:1905年成立同盟会,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④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⑤建立民国:191211日,建立中华民国。

(2)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否定独裁专制,赋予国民权利。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

(3)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2.历史评价

(1)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2)高举三民主义大旗,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促进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高涨。(3)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参加护国运动,发起护法运动。(4)开创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2.经济与社会生活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③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④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⑤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詹天佑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活动与贡献:(1)中两结合,建造滦河铁路大桥。(2)修筑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自行设计和修筑“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奇迹。(3)督办粤汉铁路。(4)监管中东铁路。

2.历史评价: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3.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1905年,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