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目录导航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教版(上) 苏教版(下) 苏科版(上) 苏科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沪科版(上) 沪科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教科版(上) 教科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沪科版(全册)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苏科版(上) 苏科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北京课改版(上) 北京课改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沪科版(上) 沪科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教科版(上) 教科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北京课改版(全册) 北师大版(全册) 沪科版(全册)
必修一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必修二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必修三 |
人教版 江苏版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选修系列 |
沪科版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1 |

选修1-1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选修3-1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选修3-2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选修3-3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选修3-4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选修3-5 |
教科版 鲁科版 粤教版 沪科版 江苏版 人教版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编号: ]物理学史6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素材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安徽
所属阶段:
年级:
学科: 物理
资料版本:
章:
节:
专题/考点:
作文类别: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914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2-1-18 18:07:1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858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阴极射线。P47 20. 1876 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荧光是由于玻璃受到阴 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引起的,并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P47 21. 英国物理学家 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P49 22. 赫兹实验时,由于管中真空度不高,没有看到阴极射线的偏转,因此 他认为阴极射线不带电。P49 23. 舒斯特在 1890 年,考夫曼在 1897 年测出了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P50 24. 原子结构: 1898 年,汤姆孙提出“西瓜模型” (或“枣糕模型”。P51 ) 1903 年勒纳德在实验中发现较高速度的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说明原 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后来的α粒子散射实验完全否定了汤姆孙的模型。 1909 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知道学生盖革和马斯顿进行α粒子散射 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P52、P53 1814 年,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今天被 称为夫琅和费线。P54 1859 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判定,太阳光谱中的夫琅和费线就是 各种物质的特征谱线。P55 1885 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作了分析,总 结出这些谱线的波长可用一个公式表示。P55 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 N.波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电子的轨 道是量子化的;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P57、P58 1941 年,弗兰克和赫兹利用电子轰击汞原子,证明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现象。P60 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发出看不见 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板感光。P65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发现两种能发出更强射线的新元素钋和镭。 P65 1919 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核中打出了一 种新的粒子,即质子。P66 1895 年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 X 射线,即伦琴射线。P68 1912 年,英国物理学家威耳逊发明了威耳逊云室。P74 1928 年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和米勒研制了盖革-米勒计数器,又称 G-M 计数器。P75 1934 年,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 30 P。P76 1938 年底,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铀 核的实验中发现,生成物中有原子序数为 56 的元素钡。P83 奥地利物 理学家迈特纳和弗里施对此作出解释,弗里施把此类核反应定名为原 子核的裂变。P83 1942 年,费米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核反应堆”的装置,首 次通过可控制链式反应实现了核能的释放。P85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