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明确要求只考察主要的几种: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5、对偶 6、排比 7、设问 8、反问。并规定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并能辨明优劣。
对此要求应分两点理解:其一,指明了范围。重在“常见”,即上述八种。其二,指明了重点。重在“运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考查的角度有三类:
一是修辞方法的恰当运用;
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
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二、题型探究
近年来,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更多以文字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和理解修辞方法的能力。题型有:
1 诗歌鉴赏题。(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
2 现代文阅读题。(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3 语言运用题。(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完成句子或说出相应修辞的表达效果)
4 作文题。(良好的修辞运用能够提升作文等级)
三、主要的修辞格
(一)、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仿佛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本体+暗喻词+喻体
常见暗喻词: 是、成为/了、变成
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
(二)、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比拟的种类
1.将物比拟成人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将人比拟成物
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3.将甲物比拟成乙物
(三)、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整体代部分、专称代泛称。
借代的类型
①_x0001_ 特征代事物: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② 部分代整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_x0001_ 具体代抽象:不要大锅饭。
④_x0001_ 整体代部分: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 专称代泛称:伯乐多一些是好事。
(四)、夸张: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话还没出口,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直接夸张与间接夸张
“他身材魁梧得像一架起重机”。
(五)、对偶 :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类型:
1.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谦受益,满招损。
3.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六)、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
例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八)、反 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几种易混淆修辞格:
1、对比VS衬托
构成对比的双方没有主次之分,但衬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对主要部分起陪衬烘托的作用。
如:例4: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比喻VS比拟
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比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
“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3、借喻VS借代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
典型考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