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目录导航
[编号: ]安徽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资料年份: 2015
资料类别: 试题试卷
文件大小: 198144KB
所属地区: 安徽
年级: 高二
学科: 政治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上)
章: 册综合与测试
节: 本册综合与测试
上传用户: 苏州进步家教w2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16-1-24 15:55:3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2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安徽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合计48分)
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修心悟道,所谓“平常心既是道心”、“挑水劈柴,无非妙道”,从而达到对世间万象深刻独到的感悟。这种哲学智慧表明(     )
A. 哲学并非高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哲学智慧源于生活与实践
B. 哲学是理性和智慧的明灯,指导人们睿智地对待人生与实践
C.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D. 人人都在生活,都有对世界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人人都是哲学家
2、“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4、朱森林先生的这幅漫画从哲学角度来看,认识正确的是(     )
             
     A. 算命先生坚持了可知论的观点
     B. 图中官员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C. 唯心主义没有合理之处
     D. 国家在大力反对唯心主义
     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它(     )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住了当今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7、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 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 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 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8、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已由过去主要受经济、技术约束的阶段,进入到了主要受生态约束的阶段。2015年3月,国家环保部以要“严守生态红线”为由,明确否决了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从哲学上看,之所以强调水电开发必须要服从“生态约束”、“严守生态红线”, 是因为(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永恒的    B. 社会是客观的物质性社会
     C.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D. 世界是客观的物质性世界 
 9、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10、2015年1月,浙江大学一项有关“石头剪刀布”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我国首次入选的社会科学成果。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揭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它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这一研究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检验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31岁的俄罗斯传媒业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又名“俄罗斯2045”计划)的高科技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把人脑思维移植进机器人体内,从而实现“长生不老”。因此,有人认为,机器人能进行人的思考。该观点(    )
①正确,机器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超快的运算速度和较高的逻辑判断能力
②错误,机器人毕竟是机器,电脑只是人脑的模拟物,而不是人脑本身
③正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具有日益强大的创造能力
④错误,机器人只是机械、物理的装置,永远不可能具有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⑤正确,机器人已具有社会性
⑥错误,机器人由人的意念直接控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13、APEC会议期间,政府用超常规的限行和停工手段治理出来的蓝天,催生了一个流行语“APEC蓝”,意指“不太真实且容易消散的美好”。这说明(    )
    A. 意识来源于主观想象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    D. 意识能够创造出幻想的世界
    14、国内某著名网站曾对“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
  
注:网上调查的对象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电话调查的对象则主要是城市居民。从哲学角度看,上表所示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
C.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D. 人类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选择性
15、“其实任何事都不会让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意识说到底并不会受客观对象的影响
 D. 意识能直接对客观对象产生能动性影响 
16、继“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10月26日-29日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全面放开二孩”的呼声持续发酵。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调整人口政策既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实际,又要遵循法律程序和相关规定。材料说明(   )
①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通过制度创新突破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③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对人口政策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
    1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从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可以看出(  )
①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②哲学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人类社会是由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9、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表明(    )
    A. 认识总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B. 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C.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D. 离开了客观存在正确的意识就不可能产生
    20、美国科学家在实践中研发出“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借助它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蜇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              
     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2015年3月两会召开之际,教育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2015年全国统一命题的省份将增加至25个,全国实现统考,将是大势所趋,同时将逐渐取消各种不合理加分政策。从全国统考到自主命题,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37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着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考方案,高考制度在争议中前行。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印证了(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认识过程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一词之变表明(     )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性的认识总是能够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2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③真理性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基础  ④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题,合计52分)
    2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研究,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研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深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研究,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国际问题研究,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也要求十三五时期继续深入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8分)








   26、“新常态”是2014年的热词之一,意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用以表达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2014年12月9—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有稳字当头的不变,也有着力点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请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知识谈谈2015年经济工作“不变”与“变”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8分)
   (2)请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要如何面对经济“新常态”。(8分)


   27、某省2015年高考“最牛班”,44个学生参加高考,9人被保送清华北大,25人通过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剩下的10名学生全部分数超过600分,加上其他国内名校自主招生的加分,全部能进名校。
该班班主任在谈到自己的教学观时说:“辩论交锋是课堂常态 学生敢于质疑老师”。
    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有一次在讲一篇文言文的时候,她把应该读一声的“胜”字念成了现代发音的四声,学生们立刻找了各种资料来提醒她。“不宽容没办法,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前提下,必须要宽容,一个老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多维度思考,老师就是失败的。”
    该校校长也说,不论每一个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当一名普通的工人,都应该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自我。我校的培养模式就是给予学生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等,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将让学生们受用终生。
    有人从“2015年高考最牛班”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28、我国“法治中国”的建设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发展的历程:
 
(1)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材料简要说明。(8分)
(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8分)



参考答案:
    1-5  ADCBC    6-10  CCDBA    11-15  CBBDB    16-20  CCBAC    21-24 DCDC
    25、(1)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要以深化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等为研究任务,说明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等,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属于体现类试题,要从材料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然后运用上述两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6、
(1)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我国的经济形势和要求都在不断的变化,经济工作也需要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两者相互依存。做好2015年的经济工作,在“变”与“不变”中实现有机统一。
(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的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③材料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到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7、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28、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建设“法治中国”作为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受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地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制定出来的法律必须要用于指导我们的法治实践才有意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要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推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解析】(1)本题考察的是有关实践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2)本题考察的是有关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及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本题说为什么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体现的是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等角度来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