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息 背 景
第一节 背 景 的 含 义
要完整地理解新闻背景的内涵,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从内容层次来看,它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二是从功能来看,它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原因与时间、空间条件以及对有关各方面所作出的说明、解释;三是从功能和内容新旧来看,它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或者说是对新闻本体作出解释、说明的附属事实。它包括新闻的历史、环境情况,新闻产生的历史原因、条件和一些注释性材料。一般我们是以第三个方面的认识来看待新闻背景的。如果简化一下就是:新闻背景=解释十旧事实。
第二节 背 景 的 重 要 性 及 其 作 用
背景的重要性,即为什么消息写作要交待背景。
一是事物的纵向发展需要有背景。因为任何一个新闻事实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偶然的现象,都有它的发展过程,有它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的,这就是事物的纵向发展,就是所谓历史(突发性事件也是有原因的)。只有把这样的背景告诉受众,受众对新闻事实才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是事物的横向联系需要有背景。因为任何一个新闻事实(虽然消息中所报道的事实往往只是整个事物的一个片断、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它总会跟周围的某些事实发生一定的关系,这就是事物的横向联系,就是所谓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把这样的背景介绍出来,才能便受众从事物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较为全面、辩证地对待事物。
三是新事物层出不穷需要用背景材料来解释。当今世界被称之为“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科技发展快,尤其是竞争激烈,许多新闻事实的出现,都可能涉及到这样那样的新东西,这就叫新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在消息中不提供必要的有关知识,受众对新闻事实就难以理解和接受。
四是消息写作手法的需要,消息写作基本手法是客观报道。客观报道就是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即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固然要用新鲜事实说话,同样也需要用附属事实(背景材料)来说话,这样就能全面地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或报道思想。
以上四点,说明新闻背景很重要。所以有人说它是新闻中的“维生素”,是新闻写作的“敲门槌”。总之,在多数情况下,没有背景,新闻就差个“味”,使主题不那么突出、内容不那么完善,使新闻中的人和事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若明若暗。正因为如此,在国外的新闻写作教材中,新闻背景与导语写作所占篇幅几乎相等。
新闻背景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主题,阐述意义
以背景材料突出主题、点明事物意义,有助于提高新闻价值。这是新闻背景最主要的作用。
1948年11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堪称运用背景的杰作,被外国朋友赞为“新闻学的经典之作”。这篇消息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是:“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二是“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这些背景材料的运用,揭示了南阳这个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显示了我军在逐鹿中原中解放南阳的重要战略意义。原文如下: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4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28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己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闵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汉江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战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20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成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2、补充情况,事实充分
这一类背景着眼于给新闻主体提供时间或空间的“旁证材料”,即是让新闻事实及其意义,问时间或空间方面延伸,使新闻事实更为充分,也帮助受众全面、完整地理解消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
例如,荣获第五届(1994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昔日伐木建功 今朝栽树“还债”》,主体是82岁的离休工人马永顺历经22年在荒坡上种下了3万多棵树木受到了组织上的表彰。主题是江总书记说:“马永顺了不起!”马永顺为什么了不起?这就要交待他过去伐木建功的业绩和为了完成周总理的嘱托:“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还要多栽树”这样一些背景材料,使受众对马永顺的事迹了解得更全面,更感到他的精神可贵。请看原文:
昔日伐木建功 今朝栽树“还债”
江总书记说:“马永顺了不起!”
刘继章
一位82岁高龄的离休工人,在大半辈子的伐木生涯中,为国家采伐原木3·6万多棵,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14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离休后,他带领全家历经20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又在荒坡上种下了3万多棵树木,了却了多年的夙愿,还上了一笔他心中的“欠债”。他,就是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的老工人马永顺。
今年10月28日,在伊春市暨铁力林业局召开的向马永顺学习动员大会上,伊春市委副书记魏秉仁宣布:“在这里,我受省委书记岳岐峰委托,郑重转达江泽民总书记对马永顺同志的亲切问候。”话音一落,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与会的上千名林业局职工为他们的老模范感到由衷的自豪,更为马永顺造福后代、献身林业的精神深深感动。
马永顺是新中国的第一代林业工人,曾靠弯把子锯在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1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下全国手工伐木产量最高纪录。时至今日,马永顺还忘不了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对他说的一番话:“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还要多栽树。”总理的教诲印在了他的心底。从那时起。栽“还债”树成了他念念不忘的心事。离休后,马永顺开始实施他的“还债”计划,带领全家人抓荒坡踏荒岗,栽下一棵棵幼树苗;年年不间断,整整22个年头,共栽下3万多棵树,还完了全部“欠债”。
今年9月,黑龙江省委书记岳岐峰、代省长田凤山在北京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工作时讲到全国著名劳模马永顺离休后,带领全家植树造林,向大山“还债”的感人事迹。江总书记听后赞扬说:“马永顺了不起!”并请岳岐峰转达他对马永顺的亲切问候。
听到江总书记问候自己的消息,马永顺非常激动,感谢总书记的关怀,只要身子骨不散,还要上山栽树,为青山常在、造福子孙再献余热。
(《工人日报》1994年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