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
产生原因
|
污染物
|
危害
|
对策
|
温室效应
|
1、 燃烧矿石燃料
2、 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
二氧化碳
|
1、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
2、 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植树造林
|
臭氧层的破坏
|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
氟氯烃等
|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
酸雨
|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
汽车尾气排放
|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
1、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
2、 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
高度
|
温度
|
大气运动
|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高层大气
|
2000-3000千米
|
|
|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
平流层
|
50-55千米
|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
平流运动
|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
对流层
|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对流运动
|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