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1.自然地理学以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中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作为研究对象,这个“整体”的名称就是自然地域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或地理耗散
结构。
2.所谓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此概念由E.索恰瓦提出,他还为其定了几条逻辑原则:1)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有某种自由度;2)地理系统中各种过程或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因果关系; 3)分异与整化相互补偿的原则;4)地理系统尺度理论;5)地理系统中存在关键要素;6地理系统的稳定动态。
3.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一)物质组成:1.化学元素组成,2.圈层组成,3.要素组成。(二)能量基础:地理环境主要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太阳辐射,次要能源包括宇宙射线,月球-太阳重力场引起的潮汐能,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太阳辐射通过蒸发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等。
(三)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太阳辐射进入地理环境后,被大气、水、地面和土壤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并最终返回宇宙空间,而地理环境则始终保持能量收支平衡。
三、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因此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总是同时进行的。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的地理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
一、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二)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
B.B.道库恰耶夫是地带学说的创立者,其地带学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2.由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3.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4.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由此可以看出,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三)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
二、非地带性规律
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非地带性分异主要包括:(一)海陆分异海陆分异是地球表面最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海陆分异的外在表现形式。(二)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经度地带性” 陆地自然界的干湿度分带性,主要是指在热量背景相同或近似的各纬度区域内部,以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大陆腹地方向递减为契机,所引发的区域自然景观及其各组成要素的变化。干湿度分带性与大陆广狭和海岸带走向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度地带性概念不能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实际,不具备科学性,主张予以摈弃。(三)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一个大地构造单位首先形成一个地貌区,在这个地貌区内还可发生次级分异并形成次级自然区。(四)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近海岸区、湖区、森林区、灌区和城市都有其气候特点:这类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涉及范围不大,但是作用
却不可忽视。在有些地区,地方风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域分异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