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将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乙地雪线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
易错点 29 弄不清聚落分布
典 例 读某著名河流下游河段两岸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可知,该区域所属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该区域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方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长度很长
C.河床坡度陡峻
D.河流泥沙含量很高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图中的信息提取不足,不能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二是不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沿岸的河谷平原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而河流沿岸地势较高的地方为人类的聚落分布地,该地民居的建筑样式为平顶,从而可以推测该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是主要的水源,人类活动集中在河流沿岸,联系四个选项可以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沿岸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受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洪水季节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人类的耕作,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洪水灾害,同时又临近水源,利于人类的居住。
【纠错心得】解答此类题一定要认真读景观图,注意图中各种信息(景观信息、文字信息)的提取,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该题图中景观可以联想到埃及尼罗河谷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热带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人类活动最重要的限制条件,人口、城市多沿河流呈带状分布或分布在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绿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在河谷两岸形成肥沃的土壤,沿河成为重要的农耕区,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地势较高的地方可免受洪水的威胁,成为人类的定居地。
【纠错体验】下面为某山区公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读图问答 74~75 题。
74.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
A.a、d
B.a、c
C.b、d
D.C、d
75.图示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南方
B.北方 C.西北 D.青藏高原
易错点 30 不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典 例 读我国某城市 I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1)I 市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吐鲁番盆地 C.三江平原 D.四川盆地
(2)依据图中信息分析,影响 I 市平均气温波动上升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城市规模扩大,热岛效应加剧 ②湿地面积因城市扩大而减小,对气候调节能力下降
③位于河流谷地,热量难散发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提取图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判断,读图能力较差。图中有大面积的湿地可以排除吐鲁番盆地;l月、7月气温较低可以排除四川盆地;三江平原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温度较高,气温年较差比较大,从而也可以排除;从图中的山脉、湿地、城市用地的增长情况结合l月、7月的气温可以判断该城市位于青藏高原。随着城市规的扩大,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平均气温升高。
【纠错心得】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气候产生彭响,包括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释放热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活动的加强,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工业活动、交通,生活等排放的人为热增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平均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林地、草地被破坏、湿地被占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下垫面的变化也影响着局部气候的变化。
【纠错体验】
76.2006--2007 年冬季是地球近百年来少有的暖冬季节,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数据
温室气体
|
二氧化碳
|
甲烷
|
一氧化二氮
|
氯氟烃
|
危害比重
|
69.6
|
12.4
|
5.8
|
2.2
|
材料二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
(1)简要说明材料一中危害比重占前两位的温室气体的自然和人为来源。
(2)材料二中①、②两条曲线分别是
,描述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性。
(3)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企鹅是南极大陆最有代表性的动物,被视为南极的象征。而企鹅的原栖息地遭到破坏,迫使企鹅不断往高处迁移,其数量也越来越少。试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