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
高二 |
人教普通版
高三 |
人教普通版
必修一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必修二 |
人教版 湘教版 中图版 鲁教版
必修三 |
人教版 湘教版 中图版 鲁教版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湘教版 鲁科版 中图版
选修1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选修2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选修3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选修4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选修5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选修6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选修7 |
中图版 鲁教版 湘教版 人教版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仪 经纬线 地图的概念、特点、组成和分类 地图三要素 与地图有关的计算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其他地图的判读(如政区、地理分布等判读) 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中的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月球、月相和日食、月食 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结构特征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分布 大气运动 降水的形成、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和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主要的大气系统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植被、自然带、农业生产影响 水圈及构成 水环境的主要环节和意义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河流水的补给 地下水 海水运动 海洋潮汐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海洋开发 海洋环境问题及保护 海洋权益 地球内部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带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地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煤炭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开发利用 人口的数量与环境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的分布 地域文化与人口 聚落的形成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空间布局特点及成因 城市地域形态及其变化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空间(或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的作用及等级体系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乡分布与城乡规划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市化的内涵和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及其治理 农业生产活动概述 农业区位和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的粮食生产和分布 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区位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布局 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及其影响 环境 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思想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环境问题分布的特征 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及其防治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农业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中国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与国际行动 公众参与 可持续发展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的资源问题 化石燃料的分布和开发利用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区域的基本定义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 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危害和保护 湿地减少及其原因和危害 流域的综合开发 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我国东北地区的发展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德国鲁尔区的建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长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 遥感及其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地球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大洲 世界的海洋 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各大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世界的人口和居民 世界的国家 世界的工业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综合国力竞争 亚洲和欧洲 东亚和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欧洲东部和北亚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两极地区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总结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对比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事物分布 图示世界重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元素和特点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疆域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 我国的民族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 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工业的分布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包括港、澳、台)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现代旅游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旅游者与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 我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的神秘特征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旅游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旅游活动设计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洪涝灾害 生物灾害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中国的气象灾害 中国的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 自然灾害的监测 自然灾害的防御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球与地图基础知识 宇宙中的地球及探索 大气、陆地和海洋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环境 文化景观
三轮综合复习 |
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发展过程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 模式图示意图 剖面示意图 主题漫画图 坐标统计图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其他统计图 合成统计图 变化曲线图 自然地理中的计算 人文类问题的计算 其他类问题的计算 地理空间定位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与比较 地理实验与研究性学习专题 地理热点事件与地理热点剖析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地理环境与人们的服饰 关于物象的天气谚语 诗词中的地理 趣闻地理 巧记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指导 高考地理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湖南
所属阶段: 二轮专题复习
学科: 地理
专题/考点: 地图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11 17:13:10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不理解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典  例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城市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拟建一大型仓库,最合适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最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3)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明显的问题是

①穿越河流  ②邻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理解不清。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建设大型仓库应考虑地价与交通因素,②靠近港湾同时又接近城市,位置较好。③线路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修建难度最小,最为合理。图中铁路线明显穿过城市中心,这样会增加城市的交通压力;同时该铁路穿过一山地,坡度较大,不利于施工。

【纠错心得】交通线的建设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交通线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交通线的建设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具体的线路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趋利避害,以降低建设难度与工程造价。一般在山区,线路要尽量布局在河谷地带,或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尽量不通过河流、沼泽、陡坡、悬崖等地形区,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克服自然障碍的保障;高等级的线路以直达为主,而低等级的线路则要尽量多经过普通的居民点;交通线在经过域市时,要从城市的外沿穿过而不应经过城市中心。

【纠错体验】

77.下图是某地交通规划图,在规划中要确定一条公路干道。已知客货流收发点是火车站、县城和乡镇。一般来说,干线的走向要根据主要经济据点的分布而定。这条干线的主要任务是联络火车站A和县城B以及乡镇C、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 1:A~B       方案 2:A~C—D—B

方案 3:A—B C—E D—F

(2)在公路干线建成后,E、F 很可能形成新的聚落,则十年后 。(双选)

A.E、F聚落可能演变发展为两个乡镇,甚至县城

B.E、F两聚落均可能沿公路干线向河流方向延伸

C.A、B、C、D 之间的耕地可能因城镇规模的扩大而减少

D.县城 B 以及乡镇 C、D 均可能成为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3)在 A、B、C、D、E、F 六个聚落中,随着新干线公路的建成,交通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是       ,最有发展潜力的是         

 易错点 32  不明确自然资源与人类的联系

 典  例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19,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发出紧急通知,向下属各炼油生产企业做出“做好成品油市场供应”的要求。其中,中石化公开表示已经紧急停止成品油出口。为避免国内出现成品油供求矛盾,发改委此前曾对两家石油企业提出过“严格控制出口”的要求。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北京市 2003 年 12 月~2007 年 12 月 93#汽油价格的变动情况。

时间

03/12

04/6

04/12

05/6

05/12

06/6

07/1

07/6

07/12

油价(元/升)

3.2

3.36

3.66

3.96

4.26

5.09

4.9

4.79

5.22

 

 

 

材料三   石油被称作“工业的血液”,2008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石油期货价格每桶突破120美元,由于石油价格在高位运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国家纷纷建立石油储备机制,以应对“石油危机”。

(1)据表可知 93#汽油价格变动的总体趋势是 ,这种价格变动反映了我国能源供需形势总体情况是   

(2)按能源的性质划分,石油属于                   能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                  

(3)与 2007年 11月燃油涨价有关的原因是

A.国际原油价格上涨                 B.中国石油枯竭

C.国内汽车市场坚挺                 D.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国

(4)列举燃油涨价与生活有关的事例。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资源的有关知识不理解,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 93#汽油价格变动情况来看,总体呈上涨趋势,这说明能源供应紧张。燃油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像车、船票价格的上涨,汽油、柴油价格的上涨、有关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等。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综合利用。

【参考答案】(1)价格上升能源供应紧张或能源紧缺

(2)非可再生节约,提高综合利用率       (3)A

(4)车票、船票、机票涨价,民用液化气涨价,汽油、柴油价格升高。

【纠错心得】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关系到能否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能源安全的核心是石油安全,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以热点时事为背景材料来设计试题时高考命题的方向,复习时要多加关注。解决能源紧张问题应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型的社会,实施“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 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具体措施如下: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②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采取措施保护煤炭安全;④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积极对话和合作,保准境外稳定可靠地油气供应。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