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运动形式
|
自转
|
公转
|
方向
|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和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
周期
|
①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了360°,需时为23时56分4秒。
②太阳日:人们平常所说的“一天”,自转了360°59′,需时为24小时。
|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
|
速度
|
①角速度:大约每小时15°,每4分钟1°,除两极无角速度外,各地相同。
②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南北纬60°处大致相当于赤道的一半,极点无线速度。
|
①角速度:每日向东推进1°
②线速度:平均每秒约30千米,近日点较快,远日点教慢。
|
地理意义
|
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②产生了地方时的差异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④影响地球的形状,使其成为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式
|
(2)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各地时刻早晚不同,东边地点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日界线:时区的划分是为了统一时间的标准,根据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转过经度15°,而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日界线是为了避免日期紊乱,经国际规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统一本时区标准,由于相邻的区时相差1小时。日界线两侧是日期的变更,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4)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路线,称为公转轨道,也叫黄道。它是近似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一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7月初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5)黄赤交角;地球公转与自转是同时进行的,即边自转边公转。公转时有两个特点:(1)地轴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保持66°34′的夹角不变。(2)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有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公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6′(如下图所示)。
(6)四季更替:四季是指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循环周期。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在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5月划分为春季(北半球,下同),6-8月划分为夏季,9-11月划分为秋季,12-2月划分为冬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